金闲评
Thursday, March 22, 2007
  你愿意为工作而搬家吗?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
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在上一篇专栏中,我表达了对英国南威尔士特雷奥奇 (Treorchy)工厂工人们的担忧。由于巴宝莉(Burberry)设在那里的衬衣厂即将关闭,他们丢掉了工作。不幸的是,他们并非唯一落得如此下场的人。任何一个对某一单个行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小型社区,都容易遭受经济前景变化的冲击,不管这种变化是由于国内或国外竞争、管理层失误还是技术变革造成的。

如果过于专业化,即使是大城市也会举步维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就是例证。而伯明翰则一直是一个忙于生产所有东西,但不精于任何产品的城市。正如已故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曾指出的,在人们的心目中,与曼彻斯特专业化的工厂相比,伯明翰的效率极为低下,但当经济低迷时,曼彻斯特几乎被摧毁,但伯明翰却能够维持。

看看美国的情况,人们可能会问,为何还有人住在底特律这个长期陷于困境的城市?他们为何不迁往芝加哥或纽约?人们最初迁往特雷奥奇等地,是因为那里有煤矿可供开采。既然现在这些煤矿——还有巴宝莉的工厂——已然关闭,那他们为何还要留在这里呢?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社区关系很重要。许多人喜欢住在距离自己出生地比较近的地方。但还有很多人喜欢寻求新的机遇,甚至新的体验。为了追求事业,我父亲在英格兰各地搬了四次家。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也搬了好几次家,而且只是偶尔对此感到后悔。

然而,情感联系并非约束我们的唯一原因。各国对跨国移民有着严格的限制。《移民:你的国家需要他们》(Immigrants: Your Country Needs Them)一书的作者菲利浦•勒格兰(Philippe Legrain)辩称,更为自由的移民政策,将有利于缔造具有创造力、经济表现强劲的城市。他是正确的。即便只是观察一下内部移民政策,其障碍也是巨大的。英国是一个房屋所有者的国度,英国人显然乐意为拥有自己的房子付出远远超出租房费用的代价。其它国家的人则更愿意租房子,其结果是失业率下降。

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提出,在整个欧洲地区和美国,房屋拥有数量高与高失业率是相关的。高额福利或工会程度高等更为传统的因素,无法像拥有房产的趋势那样对失业率做出解释。

雅各布•芒奇(Jakob Munch)及其同事最近在《经济学杂志》(Economic Journal)的研究表明,那些拥有房产的人找工作的速度与自由迁移的人一样快,但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工作不太挑剔,同时通勤路程变长。因此奥斯瓦德教授辩称,我们应尽可能付出一切努力,消除承租、出售或购置新房的种种障碍。如果我们能获准在伦敦附近修建房屋,那就会非常便利了。

美国经济学家艾德•格莱泽(Ed Glaeser)和乔•哲尔克(Joe Gyourko)辩称,即使我们做了上面所有事情,仍存在一个严重的障碍:房屋不能移动。不管底特律或特雷奥奇遇到多么糟糕的情况,房屋还是会在那里,如果足够便宜,人们会愿意住在里面。因此,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种令人沮丧的“隔离”:那些自认为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将迁往那里,支付更高的租金。而那些信心不足的人,宁可没工作住廉价的房子,也不愿住昂贵的房子而没有工作。未来很长时间内,底特律仍将有居民。

译者/梁艳梅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