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空客的中国行动前途未卜
商业周刊中文版

空客缘何迅速决定在中国建厂制造窄体飞机


中客车公司似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家欧洲飞机制造商预计于今年年中决定并对外宣布在中国开设装配厂的计划,这将是其在欧洲以外的首家工厂。厂址可能会选在北京或香港附近,并将于2008年开始大批量生产A320飞机。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航空市场上,开办这家工厂是空客与波音展开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12月,空客就出售150架窄体A320飞机与中国签订了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大单,并首次透露了在中国建厂的计划。中国有着低廉的劳动力并承诺免费提供土地,而且空客在中国的投资前景不错,将有望拿到更多本地订单,由此看来建厂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也别高兴得太早。空客在中国设厂制造飞机不一定能节省成本。毕竟,机翼、机身及其他零部件仍需在空客的欧洲工厂制造,然后再运到中国组装。分析家们指出,运送零部件、建立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以及招募和培训中国工人的费用将会抵销所节省的劳动力成本。空客公司的高管以正在进行的谈判内容敏感为由,拒绝对此进行评论。但一位发言人承认,空客建厂的主要原因是想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更好途径。

然而在中国建厂可能会使空客的问题雪上加霜:它过分依赖利润低薄的窄体飞机销售,而波音公司则赢得了更多的宽体飞机订单。在空客去年的1055笔定单中,有85%都属于窄体机型,其销售数量尽管比波音多了53架,但订单总额却少了100亿美元。这种市场格局在中国业已形成。今年4月12日,波音宣布签订了向中国出售80架轻型737客机、价值64亿美元的合同,其近期的中国订单包括有窄体和宽体两种机型,其中有74架新型787宽体客机,价值约90亿美元。相比之下,空客近期向中国出售的客机中超过3/4都是窄体机型。在中国建造A320工厂将使中国政府官员在和空客签单时更愿意选择窄体机型。位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蒂尔集团(Teal Group)的航空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费说:“空客此举是在作茧自缚。”

空客为什么不尝试在中国制造大型飞机呢?实际上,它正在推出一款A350新宽体机型来与波音787竞争。问题是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既没有技术力量也缺乏资金支持来进行新机型的研发。在日本,波音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依赖诸如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富士重工(Fuji Heavy Industries)以及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这样的大企业,它们的组装技术和其他技术都非常精湛。此外,日本政府还提供贷款,分担了787机型约40%的开发成本。

“标志性的举措”

空客公司已经开始从中国供应商处购买零部件,其中包括紧急安全门和引擎支架。它还承诺要将在中国的采购总额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每年1.2亿美元的水平。尽管如此,空客估计新款A350机型的零部件也将只有5%是中国制造,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提供诸如机翼这样的复杂零部件。

在一些西方的飞机制造商眼里,中国工厂甚至连最基本的装配工艺也不过关。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于2002年在哈尔滨开设了一家工厂,生产支线飞机,到目前为止只出厂了9架。后来被波音收购的美国麦道公司 (McDonnell Douglas)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开设了一家生产MD-80和MD-90机型的工厂。由于饱受质量问题以及物流混乱的困扰,它在只生产了55架飞机后于2000年关闭。

空客认为,要想在中国市场占得先机,这些风险不足为道。目前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30%。在未来15年里,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预计将订购约2000架飞机。

中国曾明确表示希望创建自己的航空工业,因此空客公司也想通过在中国本土设厂制造飞机的计划,来抑制中国这个竞争对手的发展。亚洲航空航天论坛(Aerospace Forum Asia)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航空供应商代表集团,其主席马丁·克雷格斯认为:“空客很有远见。它的行动雷厉风行,具有标志意义。”但在目前看来,空客进入中国绝非一帆风顺。

作者:卡罗尔·马特莱克(Carol Matlack),与斯坦利·霍尔姆斯(Stanley Holmes)于西雅图、包峰(Frederik Balfour)于上海

翻译:夏芳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