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富婆吴英以26岁之龄号称拥有数十亿元资产,说穿之后毫不神奇
春节期间的浙江东阳,烟花爆竹不绝于耳,龙灯锣鼓四处喧腾,一派喜庆热闹景象。与一个月前相比,这个以木雕、火腿著称的浙中城市,少了一家“本色”集团,多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吴英案。
吴英的故事已是众所周知。2006年10月前后,她在东阳高调亮相,以26岁之龄号称拥有数10亿元资产,并在东阳大举砸钱投资,手笔惊人,引来无数艳羡和质疑。仅仅四个月后,她本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刑事拘留,资产遭查封。事态发展之戏剧性胜过小说。
接近东阳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吴英专案组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吴英案目前查出涉案金额约7亿元。债权人中,有多家义乌的担保公司和典当行,还有一些私人老板。其中不少资金是间接来自当地生产企业乃至银行贷款,详情则有待进一步侦查。
如今,东阳当地人还在津津乐道吴英投资的洗车、洗衣、洗脚等生意都免费或返赠超值券物的怪异举止。外界则仍在猜测其身世背景、巨资来源等。吴英自己提供的版本和人们附会的传言混杂流传,其神秘面纱挥之不去。
与外界的猜测大相径庭的是,无论接近专案组的人士,还是知悉吴英根底的本地故知,都告诉《财经》记者,她没什么背景。目前已知的信息也表明,吴英本人没有资金来源,其大手笔花钱全靠放高利贷滚雪球。
这样一个普通年轻女子,何以能揽来如此巨资,干出如此轰动的大案?
债权人不敢现形
吴英神话的破灭,事起突然。
2月10日下午,金华当地警方出动近千名警察包围了本色集团。当晚东阳市政府发布公告称,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现已由东阳市公安局立案调查。截至本刊发稿时,东阳市政府新闻办对吴英案的披露信息未曾刷新。
据《财经》记者了解,至迟在2006年初,吴英已进入义乌东阳(义乌东阳相邻)民间借贷圈;到2006年12月前后,其资金链已趋断裂。义乌一位商人向记 者称,2006年11月,他以月息7分(每月利息7%)借给吴英2000万元,借钱当时就拿到140万元利息。借条上注明期限为一个月,但到期后,他已拿 不回本金了。
无力偿还的情况一旦出现,对放高利贷者来说就是致命的。接近专案组的人士证实,正是在2006年12月,部分债权人“有采取限制吴英人身措施的行为”,希望在吴英资金链断裂前拿回自己的借款。
被东阳警方刑拘的,除吴英本人,还有四名义乌人,其中包括义乌文化局退休干部林某。接近林某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林某较早就开始借钱给吴英,他自己有4000万元借给吴英,还到处集了几千万元给吴英,赚取中间利差。其他资金中,也有不少是中间人为吴英四处借钱。
吴英获得的借款目前已查出达7亿之巨,允诺的月息则在6分到1角不等,最高据称接近2角。保守估算,加权平均一年下来,其需支付利息已接近本金。
目前尚难以确认吴英有什么安排用于支撑这个游戏。可知的是,她在东阳大手笔投资,外地也有一些投资项目。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投资都不可能支撑每月高达6%以上的利息,其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案发之后,少有债权人去东阳市政府设立的本色集团债权债务甄别确认登记处登记。目前已来登记的债权人大部分都是跟本色集团有业务往来或是承包本色集团下属工程项目的包工头。
当地一位民间借贷圈内人称,这些债权人也是骑虎难下。一方面,其行为本身有非法成分,再者,登记之后,等于宣告自身资金链断裂,借钱给他的人也会找他拿回钱,银行也要找他逼债。不去登记,还可寄希望于以滚雪球的方式维持。
有接近债权人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听说放高利贷超过100万元就要负刑事责任,都不敢去登记。经向法律界人士咨询,此说不确。浙江杭州郎立新律师 称,一般的借钱法律是保护本金的,利息部分,在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内也是支持的,超过4倍的部分就不支持了。如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则 另当别论。
有关法律条文表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高于银行数倍的利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当地一位法律界人士称,东阳市政府称吴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有考虑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表明她不是以占有为目的,借的钱还是要还的;与之相接近的一个罪名是集资诈骗罪,带有主观故意,性质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得多;前者最多判十年,后者可判死刑。
这位人士称,政府府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能有稳定社会、稳定债权人的考虑,但是,从吴英案目前的情况看,却近于集资诈骗。
吴英神话的土壤
吴英本为东阳歌山镇西宅村人,早年在东阳开过美容院,到义乌做过生意。其丈夫周红波亦为东阳人,两人身世均为平常。如此一个普通年轻女子,何以凭空获得那些债权人的信任,将数千万甚至过亿的资金托付给她?外界至今难以理解之处也在于此。
但在当地民间借贷圈中,则不认为有太多神奇之处。有圈内人告诉记者,在义乌,有钱的个人或企业将钱拿去博取高利,实属惯例,只要债务人显示出有一定实力及 让人相信的用途,大多借钱者对钱的去向也不是特别在意。吴英敢给高利,周转又快,前期借钱的人获利自然会加码;她又有大笔投资,又能编故事,雪球自然越滚 越大。
吴英神话能够出现,确实跟义乌一带的经济金融特点有关。浙江民间借贷体系一向发达。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估计,2006年,整个浙江的民间资本在7000亿-8000亿元,民间融资规模在1300亿-1500亿元左右。
有圈内人告诉记者,金华市区及所辖县级市义乌、东阳当地的寄售行、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名字不一样,大都从事地下融资。此外,有钱的个人放贷几十万、几百万,殊为常见。
圈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义乌东阳一带,民间借贷的月息一般要3-4分。操此行当者私下里以2分利以上集资,再以更高的利息放出去。民间借贷大多无需手续,无需抵押担保,打借条即可。
如此旺盛的民间借贷,实是应地方经济需要而生。这里中小企业多,商人多,个体私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等特征,银行无法满足。
当地既有大量融资需求,也有充裕的资金供应。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民间资本最雄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东阳经济总体稍逊,但出产的知名大富豪却在义乌之上。
这两个城市所创造聚积的巨大财富,不肯放在银行贬值,理想的投资渠道又少,进入地下金融体系以获取较高利息,是颇为常见的选择。
这位人士说,月息3-4分确实很高,但也事出有因。民间借贷者的资金成本比银行高得多,往往都是2分以上的利息收进来的;其次,用于贷款到期、土地拍卖等 救急的情况毕竟不会特别多,可能只用到其总资金的一半,那么实际上整个资金的月息也就2分左右,对于短期应急者来说,绝对成本其实也不大。
除正常的生产经营,当地民间借贷用于给赌徒提供资金数量不小。金华一带赌风颇盛,赌注亦大,村民一日输赢数万不为少见,老板之间更能高达百万之数。赌徒一般不会吝惜为赌资支付高息。
由于毕竟是地下金融体系,缺乏透明,更无监管,正常需求与种种灰色乃至非法行为互相渗透,密不可分。发展到后来,遂产生了一批金融掮客,低息进高息转手,居间吃利差。
如此滚动下去,则利息越来越高,最后所有的资金集中在敢出最高利息者手中,风险也急剧放大。这个行业中的有识之士也明白,此种模式实际上不可长期支撑,没有一个行业能够长期支撑这么高的利息。吴英神话的破灭正是一个鲜活案例。
地下金融的风险与出路
随着吴英被拘,她身后的高利贷网络也潜伏着崩溃的危险。目前,由于债权人多在观望,吴英案的后果尚未显现,但一些风险已有所表露。
知情人介绍,吴英案中,除了部分企业和个人的富余资金,也有一部分银行贷款“曲线”进入。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些中小企业以工厂的资产抵押贷款不用于生产经营,而是流入地下借贷。有人甚至放弃主业,认为获取高息胜过从事生产。一些担保公司和典当行,以低息获得贷款,也进入这个市场博取高利。
《财经》记者曾向金华、义乌当地银监部门及人民银行系统了解,他们均称目前并不掌握吴英案中涉及的银行贷款情况。
义乌公安局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浙江地下金融往往能够自我循环,像吴英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不过,浙江的民间金融风险向来有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周期性多次酿成悲剧。
浙江传统的民间借贷行为一般发生在熟人之间,双方知根知底,信用靠血缘和地缘等维系。但随着经济的发达和开放程度提高,民间借贷已超越熟人层面,基于血缘与地缘的民间信用体系不再有效,风险随之扩大。
在浙江过去的地下金融风险爆发的案例中,因为多数涉及非法集资,所以遭受巨大亏损者很少会求助政府力量和法律,而是试图私下解决纠纷。个别失去理智者很容 易诉诸暴力,将“砍手砍脚”的威胁兑现。由于资金互相渗透,当一个大庄家崩溃之后,很可能还会“传染”下去,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整个地下金融体系里爆发,引 来更大风险。
地下金融风险无疑冲击社会经济秩序。公安部、银监会和央行多次组织打击地下钱庄的专项活动。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曾介绍说,2006年前11个 月,全国公安机关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653起,涉案金额263亿元;立集资诈骗案件841起,涉案金额18亿元。
今年1月8日,国务院批复成立处置非法集资的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18个部委参加,银监会为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据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人士介绍,这一机构的职责主要是督促、协调、认定和宣传,具体处置还是在地方政府。
打击整顿之外,一直以来都不乏专家认为,浙江的民间借贷体系其实是弥补了银行信贷的缺陷,较好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现实,将地下金融机构合法化,也是解决民间资本去向的需求。
义乌一位圈内人告诉记者,对于民间的这些正常的借贷要承认合理性,并给予引导,以兴利除弊。他认为,目前当地的民间借贷有两大问题,一个是涉赌,另一个就 是吴英这样没有合理的收益支撑,盲目许以高息。这两块非正常的借贷把整个利息抬上去,也造成资金的相对紧张。如果能驱除这两大问题,引导民间借贷趋于规 范,有助于使资金价格会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本刊记者杨海鹏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