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山到世界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罗伯特•莱特(Robert Wright)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小洋山岛上这间铺着白色地毯、装潢正式的房间是一个繁忙的地方,陈戌源在这里与来访者们交谈。作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rt Group,简称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接待着中国各地源源不断的重要客人,他们渴望参观上港集团建在小洋山岛上的集装箱码头。这个布满岩石的岛屿由一座长达32.5公里的桥梁与陆地相连。即便在擅长大型工程的当地,这个港口也是最大胆的工程壮举之一。
不过,陈戌源明确表示,希望提高上港集团的知名度,使其成为一家重要的国际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这一战略在去年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当时上港集团出人意料地收购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 Terminals)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新建集装箱码头40%的股份,这是该集团首笔海外投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是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 M?ller-Maersk Group)的丹麦子公司。
拥有上港集团70%股份的上海市政府为其制定的目标是,将该集团转变为一家大型的国际性港口运营商,而泽布吕赫港的投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港口运营商,那么这项投资还不够,”陈戌源在谈到泽布吕赫港的投资时表示。“但这一目标不是我们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上港集团寻求国际化扩张的目标,将使其重复香港和黄港口(Hutchison Ports)、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和迪拜世界港口公司(DP World)所走的道路。上述三家公司位居目前全球最大四家国际化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列。这些港口运营商都是从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之一起家,在此基础上积累资金和专业诀窍,再利用这些资源来收购或建立其它地区的资产。
其中两家大型港口运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和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其所有权属于本国的政府分支机构。陈戌源表示,他认为上海市政府近期内不可能减持其在上港集团的股份。持有该集团其余30%股份的股东,是上市公司招商局集团 (China Merchants Group)。陈戌源承认,上港集团与其它大型港口运营商存在共性。但他表示,该集团也有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它是服务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港口。这里是中国一些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
因此,该集团的上海业务是一个混合体,既服务于其毗邻的内陆地区,又通过卡车、铁路或驳船将集装箱运至长江三角洲其它地区。该集团在上海的港口设施(包括小洋山岛在内),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170万标准箱(TEU),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
“由于我们地处长江三角洲,因此我们是依托内陆的运输码头,”陈戌源表示。“该地区的年对外贸易额达5500亿美元。这为集团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上港集团寻求国际化发展的下一步将如何展开,比如该集团是否将与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合作,目前尚不清楚。据悉,马士基希望与上港集团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
“我们认为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陈戌源表示。“我们可能与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再次合作,也可能与另一方合作——比如说,准备与我们合作的某地方政府。”
就进一步扩张而言,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的地方,但陈戌源表示,他希望在全世界建立港口网络。他只是排除了在美国进行扩张的可能性。去年,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收购英国铁行港口(P&O)的美国港口资产,遭到美国政界的强烈反对,最后迫使这家阿拉伯公司出售该项资产。此后,美国实际上已对许多外国港口运营商紧闭大门。
“有时候,愿望只是愿望,并不是现实,”陈戌源表示。“我们知道美国的港口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因此单以我们的愿望来说,我们可能会希望去美国投资港口。但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这么做的话,美国政府可能会设置大量的限制和条件。”
除收购海外资产以外,陈戌源称上港集团还必须加强其内部管理,并改善上海的监管环境。
“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要与附近的港口竞争,还要与全球其它所有港口展开竞争,”陈戌源表示。“我们认为,这正是国际化的真正含意所在。”
要想说明上港集团成功的决心(这种决心贯穿在其最近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例证就是如今繁忙的洋山港,在5年前只不过是一个渔村。了解了这些背景情况,全球海上运输业内可能没人会小瞧陈戌源最新的一系列计划。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