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Monday, June 18, 2007
  中国资金向香港流?
作者:香港RCM Asia Pacific行政总裁康礼贤(Mark Konyn)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如果人们还认为,中国内地金融体系的发展与香港金融市场没有相关性,那么现在这类观点显然必须摈弃了。5月11日收盘后,中国内地政府部门宣布,将首次允许银行系统提供投资于香港上市公司的金融产品,以此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的一部分。

结果,在此之后的周一,香港股市成交额激增,达到创纪录的120亿美元,比上一次所创纪录高出17%之多。就在这个强劲的交易日前,前一周也创下了纪录,内地股市单日成交额达490亿美元,超过包括日本及香港在内的所有其他亚洲市场之和,令人叹为观止。

显然,中国政府需要抑制日益膨胀的股市投机泡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储蓄和流动性水平居高不下,投资选择有限,投资者忽视基本面估价依据,这些都让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股市。

将同时在香港与内地上市的公司估价进行对比,这种投机效应显而易见。尽管在前述通告发布后H股已有所上涨,但平均而言,H股股价仍只有其A股价格的60%。2005年中国进行股改前就有过许多关于A股与H股股价应当趋同的讨论,但股改及牛市使得两者的差距再次扩大。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也将对活跃于香港等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活跃于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一直梦想,根据一个所谓的护照体系,获准在内地销售香港注册的共同基金。除了允许内地投资者通过QDII投资香港股市,前述通告同时宣布QDII可投资注册于香港的共同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梦想似乎即将成为现实了吗?

有关细节和条件正在审核和评估之中,达到一定投资要求、注册恰当的基金似乎将能在日益增长的内地投资者市场上销售。意义可能十分深远。目前已批准的QDII投资额度约为142亿美元,已使用的额度估计不到5亿美元。有人寄希望于内地储蓄的外流使股市投机降温,并缓解持续加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事实上,QDII额度不太可能马上产生影响,随着额度逐步增加,这种机会是长期的。

对活跃于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内地金融业的开放将使共同基金市场扩展到香港之外,仅有700万人口的香港市场规模较小,但港人较为富裕。这对香港金融当局也是一大成就,香港金融当局在推动基金管理业发展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目前香港登记的基金有近2000个,这些基金的注册地分布于全球许多司法辖区(主要是欧洲)。取决于在内地发行基金的要求,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也可能会使以香港为注册地的基金数量增加。按照目前的要求,以香港为注册地的主要是强积金管理基金。

但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投资者接受国际化投资基金的过程可能会较为缓慢。尽管投资于H股的近期吸引力容易理解,因为投资者可利用H股相对于A股的折价,但通过基金投资实现全球多样化的理念可能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首要的一点,正如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所显示的,说服投资者将资金从表现强劲的国内市场分散到其他市场是件很难的事。台湾、韩国和香港共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的情形就是如此。其次,在本币将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将资金分配到以外币为主的投资中,一点也不具有说服力。日元只升不跌的数年中,日本的情形就是如此。

无论国际多样化的发展速度如何,前述通告使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得以无需建立合资企业,就可以制定进入中国的战略;这类合资企业专注于提供投资内地股市的基金,使投资者有了更多助长投机的机会。

译者/红岭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