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Friday, August 03, 2007
  新加坡想让中国移民“扎根”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约翰•伯顿(John Burton)新加坡报道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高坦•巴那尔吉(Gautam Banjeree)正是新加坡所希望吸引的那种外国人。这位在印度出生的会计师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离开伦敦,来到新加坡,并于1990年成为新加坡公民。

目前担任普华永道亚洲(PwCAsia)主管的巴那尔吉,被新加坡政府任命为不具投票权的议会成员,以提升新加坡日益增加的移民群体的影响。他表示:“我们需要吸引海外人才来这里扎根。”

新加坡需要更多像巴那尔吉这样的人。新加坡曾是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但目前出生率正逐渐下降。受过教育的新加坡年轻人纷纷移民出国,寻求薪酬更好的工作或是更大的自由,免受本国限制性规定的束缚。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新加坡人口可能会开始萎缩。

新加坡领导人以一种警惕的态度看待这种情况。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可能导致经济停滞。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接纳更多的外国人,目标是在未来20年内,使新加坡人口从450万增至650万。

主要重点是:吸引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熟练工人 。来自中印的移民潮,帮助新加坡从19世纪的沼泽之地,变成目前的金融中心。

如果算上国外出生的永久居民,新加坡外国人口占居民人数的比例位居亚洲首位。外国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占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自1990年以来,新加坡的外国人口每年增长7.4%,目前已达到120万,相比之下,新加坡总人口的年增速为1.1%。

尽管新加坡着眼于未来,为与对手香港竞争,试图吸引熟练工人,但事实上,近年来到新加坡的熟练工人,多数是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的廉价低级劳动力。

在67万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中,有87%的人从事建筑工人或佣人等低薪工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地理学家杨淑爱(Brenda Yeoh)表示,新加坡政府争取吸引熟练工人,“国家政策反对(非熟练外国工人)长期移民,目的是确保这类移民仍然作为短期劳动力。”

女佣和劳工通常得到一或两年的工作签证,他们不能携带配偶或子女,不准与新加坡人结婚,如果怀孕则会被遣送出境。

新加坡政府希望改变外国人口格局,吸引更多受过教育的工人,以填补私人银行业和金融等服务行业、生物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职位。政府希望他们中许多人成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目标是在未来5年让其中24万人获得上述身份。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正努力摆脱新加坡的呆板形象,宣传该国是一个繁荣的全球城市。政府已放宽了对夜生活的严苛管制规定,而两家全球最昂贵的赌场也很快将在此开业。在被忽略多年后,文化活动的发展正受到人们的关注。投资银行瑞银集团(UBS)新加坡主管Christine Ong表示:“新加坡正推广自己是一个生活时尚中心”,以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员工。

政府将重点放在外国人才上已招致了不满,目前新加坡的收入差距已扩大至1965年独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一项报纸民意调查发现,43%的新加坡人认为,政府对外国专业人士的关心超过了对本地人口的关心,而他们最大的担忧是外来人口会抢走他们的饭碗。

政府官员表示,通过发展可以雇用本地工人的服务业和初创企业,外国人的涌入将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但一些经济学家建议,新加坡应该减少低技能外国人的数量,以提高本地就业水平和薪资。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增加200万人口可能会带来资源方面的压力。

这有可能增加新加坡对食品和水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同时促使房屋、交通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这可能影响到政府提高新加坡成本竞争力的战略。例如,已经有人预计今年新加坡的房价将上涨30%,而过去一年内,黄金商业地段写字楼的租金也翻了一倍。

从长期来看,新加坡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保持政府一直看重的社会稳定。“如果今后出现政治压力,外国劳动力政策或许会收紧,”花旗集团 (Citigroup)驻新加坡地区经济学家蔡学敏(Chua Hak Bin)表示。“外国人可能达到新加坡总人口的半数,因此不能忽视这种风险。”

译者/何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