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怎么玩爱尔兰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赵岚
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

从上海到伦敦,这般行程已将我们弄得晕晕乎乎的,在伦敦,我们纤弱的睡眠和胃还没完全回过神来,一阵飞机又将我们轻轻刮落到大西洋中的爱尔兰岛上。

穿越爱尔兰岛

走出都柏林机场,夏天的余热早已散去。爱尔兰的天空有些低沉,略有些肆虐的大西洋冷风,一阵阵抽打着我们手推车上灰色的行囊以及脑海中含混不清的季节概念。显然,上海的夏天让我们放松了对纬度的警惕,六月,爱尔兰岛似乎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热量。翻开地图时,我们才吃惊地发现,在纬度上,爱尔兰原来在我国的极地漠河以北!

蓝眼睛的Ciaran和他的银色小汽车已等待多时了。见到我们,他似乎很兴奋,不停地用都柏林元音和我们交换着并不发达的英语单词。我想,假如没有英语,是不是我们还可以体会他那凯尔特式的热情?最后,当他那辆银色的小汽车翘着屁股驶上都柏林向西的高速公路时,我们才知道这次旅行是一次庞大而隆重的爱尔兰全境穿越。

你很难形容爱尔兰岛像什么?四周是大海,这个岛屿上的天空比它的云朵更低。几个世纪以来,维京人、诺曼人、大不列颠人都来过,并以铁与火的方式写完了他们荣光或耻辱的一页历史后走远了,现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了明净的时光。

从东到西,在高速公路或乡村公路交替组成的变奏曲中,我们的小汽车像一只银色的蝴蝶在高地、湖泊或牧场之间穿越。在我们倾听、凝视抑或疯狂谋杀菲林的过程中,这座散发着凯尔特原始神话气息的岛屿,缓缓地向我们展开了它的地理细节。

香侬河畔

香侬河是我们到达爱尔兰中部的重要一站。由于中部地理相对低洼,贯穿南北的香侬河在途经这块洼地时,遗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与自然风光。我们的第一夜就停留在这条河流附近的格拉森小镇上,这是一个以高尔夫著称的乡村小镇,它唯美如画的风景因过分宁静,而显得有些孤独,甚至只在这儿呆一夜,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小镇上的人丁是多么稀少,似乎只有大西洋的星辰作伴……

实际上,整个爱尔兰的乡村都是如此,正如它的诗人谢默思·希尼所写的一样,它有一种自然的沉默之力,它的根须深埋在大西洋之中。而Ciaran解释说,一直以来,爱尔兰人大部分都群居在都柏林,全国人口不足四百万,只有很少一丁点散布在广阔的乡村。也许,这是爱尔兰的奇特之处,当现代化已经广泛地成为“去魅化”的同义词时,而它的乡村依然一如既往地居住着凯尔特传说中的矮精灵……

香侬河是爱尔兰地理与历史相互交叉中的一个结,而当我们走近时,它又像一面深黛色的镜子,静静地停留在黄金般的夏日牧场之间。我们的船在宽阔的河面上缓缓行驶,两岸空无一人……恩雅那颂经般缥缈与空灵的音乐,似乎就在耳边。爱尔兰人是音乐的精灵,我想,恰恰并非得益于现代娱乐工业,而正是这神秘的乡村传统赋予了他们的天才般歌喉。我几乎是幸运的,我最喜欢的歌手与乐队辛尼·奥康娜和U2均出自这个国度。

看大西洋的最佳点

离开香侬河,我们继续在宁静的湖泊、高地或一处处城堡遗迹之间追赶着时间。爱尔兰的地势平坦而稍有起伏,横贯东西的全境穿越也只需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最后,它的向西无限放纵的平坦地势终止在了更放纵的大西洋边。

莫赫悬崖在爱尔兰岛西部的最边缘,也是我们途径的高地原野向西蔓延的最后尽头,它的后面隐藏着另外一个神秘无边的世界……

剧烈的海洋地壳运动,使得莫赫悬崖有着斧劈刀削般的密密层次,看上去象是一部直立于海中的千古巨书。站在悬崖上,只几分钟,冰冷的海风仿佛就搜遍了我的全身。除了感觉到一丝不挂的冷之外,大西洋的浩瀚扑满了我的视野,在我们的脚下,它用海水拍击着那令人眩晕的黑岩石,然后翻腾着永不消失的白色泡沫;而不远处,或更远处,它又像是一个平静而肃穆的统一体,海水连着天际,看不见水鸟,也看不见信使……

由于是爱尔兰新开辟的景点,冷风中的悬崖边上站满了游人。在悬崖顶端,同行的Ciaran介绍说,这里是看大西洋的最佳之处,几百年前,一位伯爵还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眺望大海的城堡,而今这座城堡依然伫立在悬崖边上,只是它稍微有些破败。不过,Ciaran说,这不同于军事城堡,它一开始就不是应用于战争,它的存在只是因为对大海的好奇。Ciaran 开玩笑说,假如天气好的话,登上城堡,你可以望见彼岸的纽约。

永远不变的都柏林

是的,这么说无不恰当,爱尔兰就像一枚抛起来的硬币,它的一面是明净而广阔的乡村,而另一面则是都柏林。稍微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赶去本布儿丁山下,那里静静地躺着W.B叶芝,这位死后把自己称为“骑士”的诗人,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爱尔兰,超过了英语世界,甚至他也是我们从四川盆地或徐家汇千里迢迢跨越语言和空间的樊篱而抵达这个陌生地理的一个真实原因。

没来得及对爱尔兰的乡村再一次补光,我们便在空间游戏中最后翻开了这枚硬币的另一面。虽是下午,但都柏林之城并没以疲惫的姿态迎接我们。

都柏林似乎很小,它的花花世界几乎难以淹没一个观光客内心隐秘的激情。假如从视觉上看,这座闻名的港口城市的确没有伦敦那样吞吐江河而文化多元的大气象,它的街区似乎也显得那样有限,只需来回两次穿越丽菲河,你就可以把那些街道或购物广场上的细节完整地记下来;此外,这个城市的居住者也并不复杂,主要是凯尔特人的后裔,同时还有一些卷头发、红鼻子的北欧人,而他们是维京人的后裔。

但一个旅行者不会仅仅相信他们的视网膜,正如在都柏林,你需要坐下来放宽坚硬的内心或者在威士忌中与它慢慢交换五百年的情感。都柏林随处可以找到酒吧,而最闻名的是它的圣殿酒吧。其实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紧临丽菲河,它的特色是可以将一个爱尔兰夜晚变成一千种爱尔兰音乐与一千种爱尔兰威士忌。坐在酒吧内,那一刻,也许我真的醉了,那些我叫不出名字来的威士忌,像野蒿草在我的喉咙中燃烧,那是一种干枯植物的气息,像我的家乡四川山区的那种植物,诱人而狂野。在恍惚中,我想像着在都柏林,想像着一种肆虐的青春,想像着假如我们的语言就是威士忌……

穿过奥康纳大街,在都柏林,你若按布卢姆当年的地理路线行走,今天,你所见到的,依然与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所描写的一百年前的情景没有两样,乔治风格的邮局大楼、半便士桥、健力士博物馆、甚至每十分钟就开局一次的激烈的赛马……

“你知道,是的,都柏林,从来没变过,始终如一。”当你以一个观光客的身份停留在街头时,当地的人会如此肯定的告诉你。都柏林是一件历史容器,这条占地仅28 英亩的狭长地带,林立着50多处艺术文化展示中心。爱尔兰作家纪念馆你是要去的,乔伊斯中心你是要去的,奥斯卡·王尔德雕像你是要去的,艾比剧院你是要去的,如果你碰巧也喜欢文字,那么,都柏林会让你在怅然失落中充满深深的崇敬。

从城市建筑上看,都柏林也许真的有些古老,就像《爱尔兰独立报》的花体字中散发出的那种大西洋岛国传统的保守气质一样,但这个国度也从没放弃过对创造力的选择,在都柏林市中心高高地矗立着一座银灰色的“针塔”,似乎穿越了整个都柏林的建筑,最后形成一束光亮的精神指向苍穹。

这是爱尔兰崛起的象征。没有激进的改革与革命,如今这个国家却正在迎头赶上,去年它的人均GDP就已达到3.68万欧元,排在全球之二,并已成为欧盟国民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是的,当全世界的猴子都渴望把自己改变成另外一只猴子的时候,在都柏林,你会很吃惊地发现,爱尔兰人一直坚持自己就是爱尔兰人。

怎么玩爱尔兰

1、由于国内没有直飞爱尔兰的航班,而大多要经过伦敦转机,很多人常常自作聪明地以为爱尔兰的通用货币是英镑,实在大错而特错。爱尔兰不是申根国家,但却使用欧盟的货币欧元。建议在出发前,或在机场,先将人民币或英镑兑换成欧元。

2、寻找“B(B”标志。爱尔兰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除了各种星级酒店之外,更受欢迎的是挂着“B(B”标志的家庭小旅馆。在这里入住,可以提供“床 (Bed)”和“早餐(Breakfast)”,它一般是两三层楼的人家,有几间空着的小房间,旅游者入住,第二天早餐时可以与主人一起用餐,这些小旅馆价格比星级酒店优惠,还可以享受与当地人一起生活的感觉。

3、到这个国度,你要显得自己并没有与文化完全隔绝。比如你就知道U2现在享有 “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在带上雨伞出门的同时,你要顺便带上一本W.B Yeats或者Seamus Heaney去旅行,如果有必要还应该在MP3里存上Sinead O'Connor,即使没有她的最新专辑《Theology》,也应该带上她的《nothing compares 2 u》。

4、有一句诗“细雨就是雨的细节”。在爱尔兰,你一定有机会体验这句诗的奥妙。爱尔兰的天空比它的云朵更低,大西洋常常带来一阵阵快雨,要是你忘记带伞的话,快雨会淋湿你的前额,把你的头发弄成一绺儿一绺儿的,也许,想像一下自己古怪的样子,也十分有趣。

5、都柏林有两种观光车,红色的City Sightseeing和黄色的City Tour,分别为两条不同的观光线,买一张卡,就可以坐一天,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还可以体验一下观光车上的巴士司机兼解说员的十分搞笑的声音。另外,还有一种旅游卡Dublin Pass,分24、48、72小时三种,买了后,市区内主要博物馆、展览馆、旅游中心互联网、市区公交,都可以免费。

6、爱尔兰的通用语言为英语,只有一小部分地区的人仍然使用盖尔语,但假如你一定要用盖尔语与他们交流的话,你一定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盖尔特神话知识。爱尔兰境内所有的路标均用英语与盖尔语两种语言标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