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英国人该搬搬家了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提姆•罗尼格(Tim Leunig)
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最近的住房绿皮书承诺,英国将在2020年前新建300万套住房。我们应该把这些住房建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人口分布状况,让它们散布在英国各地,但空间经济学与历史告诉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将这些住房建在适当的地方,国民收入将会更高。

19 世纪见证了产煤区和西北部地区的兴起。例如,事实证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是当时高技能、高工资的棉布工业的理想位置,它们各自增添了逾50万人口。其它的大型城镇从无到有:克鲁(Crewe)在1800年只是一个拥有46栋房屋和289名居民的村庄,但在一个世纪后成为了一个大城镇。人们受到了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吸引,如果没有国内人口流动,英国会比现在贫穷许多。

从1945年开始,英国的繁荣移向东南部。今天,将英美两国联系起来的最佳地点是希斯罗,而不是利物浦。我们更多是与欧洲进行贸易往来,所以东南部,而不是西北部地区,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位置。伦敦作为金融业、而非纺织业的大本营,只是比曼彻斯特更幸运一些。

与过去相比,城市的规模更加重要。由于从业人员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效率,服务行业的企业——特别是那些雇佣高技能人员的企业——从彼此位置邻近中获益最大。另外,想在同一座城市中工作的双事业、双行业夫妇的增加,也鼓励不同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同一个位置。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会以为,从1945年开始,人口应大量流向东南部,该地区的一些小城会像19世纪那样急剧成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能够想到两个地方,知识溢出明显非常重要,那就是牛津和剑桥,但它们每年人口增长率仅为0.5%。

战后规划体系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人们应待在自己原来所在的地方,而工作应移到那里。但事实证明,工作可以被移至英国各地的想法是错误的。你不可能将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伦敦的一个新兴金融区)搬到利物浦,它之所以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所在的位置。

这个错误有着现实的后果,首先是对那些被困在江河日下的城镇中的人来说,我们的规划者没能说动企业搬到那里。在布莱克本,三分之一没有学历的人会失业;同样的数据在温莎只有五分之一。而在东南部以外的地区,那些有工作的人收入相对较低。被误导的规划政策导致了巨大的住房价差,这使得人们难以迁往东南部。

同样,以下想法似乎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英国政府的规划者们简单地将这300万套住房均匀分布在牛津、剑桥和伦敦,英国将会更加富有。与让这些住房均匀地分布在英国各地相比,上述做法导致更差后果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规划的历史告诉我们,英国政府未必明智。我们应当凭借市场信号来决定这些住房应建在何处,而不应试图去押宝。

英国的最高地价目前在伦敦和附近的赖盖特(Reigate)等通勤城镇,以及牛津和剑桥。在这些地方,一英亩土地至少价值800万英镑,或者说,每座地产价值约为20万英镑。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接近这样的水平。这些区域新增的住房价值更高,因为这些地方可以产生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因此,这些地方无疑是建设那300万新住房的首选位置。

如果我们这样做,供给的增加可能导致(这些地区的)房价跌至较为常见的水平,这样一来,价格信号将会自动地引导我们到其它区域去建房。但是,如果这些新住房引来新的企业,那么,这些新近扩张城市的工资水平将维持在高位,导致房价和地价居高不下。看起来这种情况是可能出来的,同时,如果真是这样,合理的策略就是不断扩大这些城市的规模,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更多、更好、更高薪的工作。

牛津和剑桥将成为21世纪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它们在经济上的成功带来了(城市的)急剧扩张,造福于那些搬到这些地方的人们,并且通过税收的增加,造福于我们每一个人。

译者/李碧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