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萨克森州长米尔布拉特(基民盟党籍)周一(3月26日)对媒体说,由于政府资助额的差别太大,世界第二大芯片商、美国的AMD公司打算 把下一个新厂建在纽约,而不是设在德国德累斯顿市的半导体芯片生产园区。如果在德国兴建新厂,AMD从欧洲人那里能拿到的政府资助是3.65亿美元,而如 果改在纽约,AMD则可指望拿到美国国家资助10亿美金。
如果说AMD还只是在威胁欧洲人,它的对手英特尔(Intel)则以实际行动抛弃了欧洲。也是在周一,英特尔正式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 全300毫米晶圆工厂。晶圆是生产微处理器CPU的主要原材料,英特尔的最大晶圆海外生产基地是设在爱尔兰。英特尔在全球有七家米晶圆生产工厂,其中有五 家设在美国本土,一家在爱尔兰,一家在以色列,大连将是它的第八家,也是英特尔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修建的第一座芯片晶圆制造工厂。
亚洲不仅仅是劳动力低廉
AMD和英特尔冷落欧洲的原因是,美国和亚洲才是芯片业的大市场,那里的政府对行业的支持更为慷慨,也有着大批的素质一流的专业人才。德国电器电子行业协会甚至悲观地认为,几家大芯片厂将来不大可能在欧洲建新厂了。
在地理上贴近市场、劳动成本低廉、高素质专业人才多、投资条件优惠,这些都是亚洲吸引英特尔的比较优势。不过,工资成本在亚洲也有上升的趋势。欧洲 半导体业协会预测,到2010年,也就是英特尔在大连的新厂按计划建成投产的那一年,中国的小时工资成本将上升到3.6欧元,在马来西亚上升到8.3欧 元,韩国8.6欧元,而相比之下日本是40欧元,德国是41欧元。另外,中国目前有着大量的“物美价廉”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而欧洲尤其是德国则缺乏电子 和机械等工程师人才。
国家鼓励投资的政策也是影响芯片业厂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和亚洲,政府在鼓励投资上态度更积极和灵活。例如在中国,外资芯片商可以头五年免纳所得税,之后的五年所得税率优惠一半。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韩国也有类似的政策优惠。
欧洲半导体业协会曾把一个“模型企业”放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进行负担和减负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同一个模型企业,在韩国五年内净利润达到14.3亿 欧元,而在德国则只能达到6.53亿欧元。欧洲半导体业协会因此倡议,欧洲的政治家们应该采取措施促进信息通讯业,例如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研究、 发展和创新。该协认为,欧洲的潜力是巨大的,可惜被利用得太不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