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元”命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也许中国的股市、房价会在未来某个时段震荡调整,但是,一种可能的不幸是,中国目前的股市指数和房价还不是终点,中国的资产泡沫也远远没有结束。
很抱歉这些判断可能会触痛到中国公众的情绪,尤其是那些持币待购、天天期盼房价下跌的老百姓。但是,一些历史经验,或许更能让我们看清未来,如果历史还会重复的话。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资产泡沫,虽然形成于这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过程或升值压力中,但是其资产泡沫歇斯底里的根源,最后都是这个国家受压于“强权”国家,采取错误的货币政策所致。
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一旦人民币升值到头,也是美元突然崩溃的时候,届时,人民币或许被要求担负稳定美元汇率的重任,接下来的逻辑是,人民币虽然不一定进一步升值,但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和八十年代日本的覆辙:中国会被迫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以防守美元崩溃的汇率,从而将资产泡沫推至疯狂直到破灭。
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华尔街大崩溃,就证明了这一点。1925年,在当时时任财政大臣丘吉尔的倡议下,英国重新返回“金本位”,由于当时英磅高估,导致英国要求黄金持续流入的美国实施通胀政策,以支持英国盯住金本位,美联储只好持续降低再贴现率,为已经步入牛市的股市再注兴奋剂。
而至1927 年,英国的金本位再度岌岌可危时,美国再次迎来了一个类似于目前G7组织的刍形---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德意志银行行长少赫特、法兰西银行行长李斯特,他们鼓励美国再度放松银根,以维护英国的金本位,于是,美联储再次被迫就范,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已经过热的股市推至大崩溃,为人类涂炭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历史惊人的相似。60年后,相同的厄运降临到日本。虽然很多人错误地认为1985年广场协议是日本资产破泡沫的原凶,但事实上1987年的“罗浮宫协定”,才是日本资产泡沫的祸首。
1987 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后的两年,美元再度受压创历史新高的“双赤字”而狂泻不止,而2月份五大工业国签署的“罗浮宫协定”,要求日本放松其货币政策以守住美元兑日元1:140关卡,此后,日本央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终于播下了日本泡沫经济的恶种,并将日本拖入十年衰退的深渊。
人民币似乎正在朝着这种“美元圈套”狂奔,虽然离目标距离尚远。近日来,中国人民币迭创新高,尤其是进入2007年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先后21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短短3个多月已经升值1.08%。
正在亲密接触的的中美贸易摩擦,表面上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币的“低估”汇率上,但事实上,美国的目标却意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几次访华,就明确透露出信号,只要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后面的事情就可以由美元配合几个对冲基金来解决,即使目前号称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将打水漂。
一个不安的事实是,相对于人民币升值来说,美元似乎更应该贬值,持续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让美国债务积重难返,但相反的是,美元在2002年- 2004年后贬值后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急速反弹,即使是目前,也一直是乍弱还强,似乎就在等着人民币升值到尽头,然后一举崩溃,从而引爆中国的资产泡沫。
国家外交、金融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曲水流觞的君子游戏,更可能的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中国虽然目前无论是政治、外交、军事都相对独立,但受人于柄的经济增长格局,很有可能使中国就范于美国的“美元圈套”,而人民币升值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正在铺就中国资产泡沫趋热、疯狂、崩溃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