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Saturday, February 02, 2008
  大雪成为压垮A股的最後一根稻草
2008年 2月 1日 撰稿 顾蔚 (wei.gu@reuters.com)

路透香港2月1日电--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一下子把本来就摇摇欲坠的A股市场压了下来.之前投资者一直在揣测,究竟甚麽会是压垮A股的最後一根稻草.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大雪的威力超过了中国的宏观调控,和美国的次级债风波.

经济学家们认为,暴风雪导致的运输困难和能源短缺,使得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加已成定局.这将会使得已经位于11年最高的通货膨胀变得更为凶猛,可能迫使政策制定者采取更严厉的调控措施.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在暴风雪肆虐的最近两周内,已经狂泻近1,000点,这反应了中国投资者对恶劣天气所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担心.

"雪灾是最直接的紧缩,比加息和加准备金率更为直接,因为物质的流动直接受到影响,"汇丰证券的中国策略师孙瑜说.

遍布全国的恶劣天气已经导致数十万人陷入交通停滞、运输中断和能源短缺的困境.数十家地区机场面临大规模运输减速,甚至完全关闭.煤运输短缺导致全国31 个省区大约一半电力亟缺.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已经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中国钢厂、铝矿、铜矿因为缺乏能源而不得不停产减产.资源的缺乏,不久之後将在中下游行业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2005年也出现暴风雪的情况,风雪之後股票下跌最多的行业分别为铁路、旅馆、航空公司、农业和分销商.但也有行业可能从种获益,比如煤矿、速食食品 (比如方便面)、冬装和船运--相对铁路和公路运输来说,它们成为了更有保障的一个途径.这次大雪暴露出了中国铁路行业的薄弱环节,铁路有关投资就变得更为迫切,对它们长远利好.

德意志银行估计,航空公司和汽车企业1季度的营业额可能会因为大雪,而下调3-6个百分点.在大雪和宏观调控的双重打击下,相信房地产行业将会进入冬天. 建筑材料,设备公司必然会感到寒意.由于大雪锁门,老百姓缺乏置办年货,和提着礼品走门串户的热情,零售商这个年过得不会好.

恶劣天气带来的中国最为严重的电力短缺,迫使部分省区的铝、铜和不?钢等金属冶炼企业减少产出.中国最大的不?钢企业--山西太钢不?钢股份有限公司(000825.SZ: 行情)在过去两周内,将产能减少20-30%.因电力供应不足,山西省政府已经要求该省所有铝冶炼企业降低产出至少三分之一.产能为25万吨的四川启明星铝业已将产能的三分之二停产,以保证居民生活用电.

按照投资心理学的理论,如果有一段时间见不到太阳,投资者心理自然会变得悲观.大雪袭击了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一些本来可能去市场淘便宜货的投资者闭门不出.踏雪出门作交易的,更有可能是一些下定决心要抛的投资人.

"这场大雪对投资者更多的还是心理影响,"中信证券研究部主管徐刚认为."非典(SARS)和发大水的时候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内外夹击的A股

两周内A股市场回调近20%,暴风雪只是将A股撑出毛病来的第10只大饼.A股估值昂贵,回调本来就一触即发.宏观调控、股市扩容、盈利增幅放缓,都是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还是估值太高.涵盖主要大型A+H股的?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要比H股贵91%,接近历史最高.

股价是由盈利驱动的.如果相信今年中国经济因为宏观调控而放缓,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企业的盈利可以独善其身.如果说,去年60%-70%的企业盈利增长,可以支持60-70倍的市盈率,那麽如果今年盈利增幅下跌到40%,市盈率也就应该随之下调.

去年中国企业盈利的爆发性增长,除了整个经济景气的原因外,还不乏一次性的股改效应,和交叉持股.随着大市下调,投资收益减少,A股可能会越跌越贵.投资收益一旦蒸发,将会出现滚雪球效应,企业盈利将会大幅下调.

政府其实早就在大盘冲上3,000点的时候,就向投资者警示了风险.大盘冲上4,300点,政府又选择半夜里出台印花税的政策,给投资者当头一棒.挤泡沫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价格虚增到一定程度,泡沫自然会破灭,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麦肯锡做过研究,根据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股票市盈率到了60-70倍的时候,就会出现回调,在中国,历史再一次重演了.半个世纪难遇的大雪,只是压垮A股的最後一根稻草.(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