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拼政绩 香港十大基建上马
2008-01-13 联合早报
● 戴庆成(香港通讯)
韩国总统大选,在野党选人李明博异军突起,凭借首尔市长任内复育清溪川所表现出的气魄,提出总经费150亿美元、总长度达540公里的“韩半岛大运河”工程以加速经济增长,结果在大选中囊括近半数选票赢得总统宝座。李明博的“韩半岛大运河”工程,也因此被台湾报章喻为有如蒋经国时代的“十大建设”翻版。
2007年,香港也提出过类似“十大建设”的口号。
去年10月10日,刚连任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首次宣布,将展开“十大基建”工程,以基建带动香港经济发展。
曾荫权所指的十大基建工程包括:一、南港岛线铁路;二、沙田至中环线铁路;三、屯门西绕道及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四、广深港高速铁路;五、港珠澳大桥;六、港深空港合作,建设两机场连接铁路;七、港深共同开发落马洲河套区;八、西九文化区;九、启德发展计划(包括建设邮轮码头);十、发展新界北区。
曾荫权解释,回顾上世纪70及90年代,香港大型基建工程都对经济扮演重要角色,也创造工作职位与提高工资,并带来不少实质经济效益,但回归十年以来基建投资却不断减少,故他决定在五年任期内耗资逾2500亿港元(约460亿新元),展开十大基建工程,希望为香港经济创造每年超过1000亿港元(约 184亿新元)的增加值。
为了确保这个宏伟蓝图得以落实,曾荫权特委任两名爱将——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担大旗。
十大基建即将启动
较早前,郑汝桦率先宣布,港府将注资60亿港元(约11亿新元)协助地铁公司先建港岛线,而沙田至中环线铁路也有望于明年初落实。此举意味着十大基建工程即将启动。
与此同时,港府还积极与广东省政府协商,加快多个涉及两地的基建项目上马。其中,本月初,香港就与深圳政府达成协议,同意成立“港深机场合作联合专责小组”及“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就兴建接驳香港与深圳机场的铁路,以及港深共同发展边境河套区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使十大基建中与广东省有关的项目能尽早推行,曾荫权甚至亲自出马。当中国官方宣布原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南调,接替新任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出任广东省委书记,而张德江或会调任中央后,曾荫权去年12月2日到北京述职后立即赶赴广州与张德江会晤,希望张德江离开广东前能运用影响力,促使广东省官员全力推动港珠澳大桥动工。
港府对十大基建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房地产建筑界看好十大基建效益
香港政坛人士普遍这么认为,“说穿了其实(十大)工程就是曾荫权的个人政绩。曾荫权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要香港人在五年后离任时记住他;由铁路、公路、跨境大桥、新市镇以至新郊野公园,都是在他的五年任期内一一落实,所以政府才会这么着急。”
事实上,对于这项香港自1990年代玫瑰园计划以来最大型的基建工程,香港社会尤其是房地产及建筑界都看好其效益。
瑞银亚洲房地产联席董事王震宇表示,虽然十个项目早前已略有所闻,但动工及启用时间没有定案,如今施政报告披露时间表,意义颇大。他相信,透过十大建设,可以打通香港对外“经脉”,有助促进人流及资金流。
摩根大通发表的报告也指出,十大基建能创造就业、提升工资水平,尤其改善建筑及运输业的就业情况,也有助加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融合。
学者专业人士:十大基建工程存在变数
不过,在一些学者及专业人士眼中,十大基建工程能否成功还存在着许多变数。
担任香港规划署署长长达七年,现任香港政策研究所行政总裁的潘国城说:“几十年前我做规划署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这几年,我问同行的年轻小伙子,他们也说身边的人均不知规划署是做什么工作的。”
对香港发展规划发展了如指掌的潘国城慨叹,香港人不熟悉城市规划概念,再加上近年来为皇后码头的清拆问题而出现的“保育”声音,均令当局重新发展城市时面对更大的压力及困难。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教授曾渊沧也指出,全世界的反对派都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国家、城市、社会在经济上欣欣向荣,因为经济越好,自己就越没有机会取得权力;经济越好,支持政府的选民就越多。外国如此,香港也如此。因此,“反对派会倾力阻碍十大建设。此外,一些打着环保旗帜的人也会跳出来反对,他们会说基建影响环保。那些极端的保育人士也会反对,说基建可能破坏保育。总之,香港永无建设最好。”
《东方日报》专栏作家史进在去年10月3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则担心,曾荫权为了个人政绩,必定不惜劳民伤财,争取在五年任期内尽可能推动上马。
文章引述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说,十大建设将耗资2500亿港元只是初步估计数字,也就是将来的实际数字肯定不止此数。“犹记得,曾荫权担任九七前后港府的财爷时,接任时政府财政储备高达四五千亿元,但交给接手的梁锦松时,只剩下2000亿元左右,不足政府一年的开支!现在港府的财政储备约4000亿元,在煲呔的十大建设和其他挥霍下,五年后可能只剩1000亿,不足政府半年开支,到时怎么办?”
政界:与大陆合作部分难实施
不过,香港政界人士分析,十大基建之中最难实施的相信是与中国大陆合作的部分。十大基建可归纳为四个范畴,就是香港内部的交通基建、与广东合作的跨境基建、兴建都市新发展区以及建设文娱及旅游设施。其中四项涉及衔接中国大陆的跨界建设,需要与广东有关单位进一步磋商和规划。
香港一名政界人士说:“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港珠澳大桥、港深空港合作和港深共同开发河套区三个项目,双方拖了很多年。曾荫权提出的四大跨境基建,似乎只有广深港高速铁路有望开通,因为粤方确有需要。其他三项很大可能在他任内成为空中楼阁。”
台湾经济转型靠十大建设
台湾已故总统蒋经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主政后,提出“十大建设”计划,这个基础建设工程后来被视为是带领台湾经济转型,以及冲破石油危机的关键力量。
由于当时台湾许多公共基本建设,如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仍不足,十大建设计划有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建设自1974年起,至1979年底次第完成。
十大建设分别是南北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西部纵贯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台中港、苏澳港、中正国际机场、大钢铁厂(中国钢铁厂)、大造船厂(中国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核能发电厂,总投资达2580亿元新台币。
据东森新闻报报道,有如天文数字的建设经费由当年的财政部长李国鼎,亲自到沙地阿拉伯去借钱。
整个基础建设工程刺激了生产,增大了就业,改变了台湾以农业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自给水平,建立了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据报道,刚开始有人对“十大建设”规模过大,向外贷款过巨提出质疑,认为这项计划将拖垮财政,不过蒋经国以“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力排众议
Labels: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