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认识日本“民工”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马里科•桑查塔(Mariko Sanchanta)东京报道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在距离东京数百英里以外的农场,坐落着索尼(Sony)生产液晶电视的工厂,里面有成千上万名工人在组装帮助索尼夺回消费电子产品领先地位的零部件,使索尼的液晶电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品牌。

但在车间里,清脆的日语却淹没在另一种语言的柔和音调里,变得断断续续的。女卫生间的标牌是用葡萄牙语书写的。询问后得知,在索尼工厂的1600名工人中,有半数是巴西籍日本人的后代。

过去十年,由于愿意到工厂工作的日本年轻人数量短缺,索尼与丰田(Toyota)、铃木(Suzuki)和许多其它日本蓝筹企业一道,招募了数十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巴西籍日本人。

日本的官方说法是,不允许非熟练外国劳动力移民。但由于法律上的漏洞,这些“黑工”(从便利店的中国店员到非洲建筑工人)随处可见。企业通常是通过劳工中介雇用这些工人的,也就是说,兼职者不包含在企业的正式雇员名单上。

在正式名单上,汽车及摩托车制造商铃木有约100名巴西籍日本雇员。但铃木总部所在地日本滨松的市政府估计,在铃木工厂里的2.7万名工人中,近一半人是巴西籍。

在帮助日本汽车制造商和其它制造企业夺回海外领先地位的过程中,巴西籍日本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是,如果没有巴西人,这些工厂不可能存活下来,” 滨松市政府国际事务部主任Hidehiro Imanaka表示。“表面上这里没有移民,但事实是,日本需要工人。这就是日本移民政策的矛盾之处。”

在日本,巴西人的根源要追溯至近20年前。1990年,日本开始实施《移民控制和难民鉴别法》(Immigration Control and Refugee Recognition Law),允许日本移民的后代(直到第三代)获得3年的签证。自那以来,巴西籍日本人的数量增长了3倍,达到27.47万人。

这些人口集中在日本西部沿海的工业城镇滨松,从1990年仅有的1500人,迅速膨胀至目前的逾1.9万人。滨松市政府估计,其中近90%的人在附近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工厂工作。

他们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巴西人的杂货店开在以葡萄牙语教学的驾校旁边。

但是,工厂工作的艰辛以及长时间的劳作,也对巴西籍日本人社区造成了伤害。大多数工人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加入国家养老金计划。滨松某工会的领导人 Toshifumi Nakayasu表示,安排医疗保险和养老金计划是劳工中介的职责。但由于成本太高,多数中介都不愿意这么做。

Nakayasu表示:“一旦公司雇用5个以上的员工,这些雇员就必须加入国家的社会保险计划。但日本政府假装看不见。”

他表示,许多巴西籍日本人的日语仅限于初级水平,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与第一代移民相比,目前这代移民的技能和教育水平更低,语言障碍也更大。”

巴西籍日本人Toshio Naruse在滨松开办了一所巴西学校Ebras Escola Brasil。他表示,许多儿童在到达法定年龄后都去了工厂工作。

Naruse表示:“在工作与学校的竞争中,工作总是取胜。”

“儿童可以从15岁开始工作,挣的钱和父母一样多。”

近20年来,巴西籍日本人已在社区里建立了深厚的基础,不过Naruse表示,许多人陷入了低层工作的恶性循环中。“在巴西,多数人不愿降低身份去收垃圾。但在日本,工厂工作突然变得可以接受了,因为其他人都在做。”

日本最有势力的商业游说机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一直大力支持放宽移民法限制,允许更多外国工人移民。

但批评人士称,企业只是将这类雇员视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不愿教他们学日语,让他们完全融入到劳动力大军中,也不愿将外国人放在管理职位上。

Imanaka表示:“日本正忙于与其它亚洲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这些协议规范人员和商品的流动。但日本也必须考虑让外国人融入的问题。”

译者/何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