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货币战争》:中国版的“阴谋论”?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滑铁卢之战、六位美国总统之死、希特勒的崛起、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还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破坏。

在《货币战争》这本中国最新畅销书中,这些跨越两个世纪、且互不关联的事件都有着一个根本原因: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s)银行业家族王朝对货币发行的持久控制。

该书作者宋鸿兵声称,即便在今日,美联储仍然只是私人银行的一个傀儡,而这些私人银行最终效忠于无所不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阴谋论,可能会像那些讲述着“苏黎世侏儒”(gnomes of Zurich,传说中的一个欧洲秘密结社组织——译者注)和华尔街操控全球金融的小册子一样无关紧要,这些散发着陈腐气息的阴谋论书籍现在仍能在西方找到。

但围绕着是否应在美国压力下开放本国金融体系,中国目前正进行着一场长时间的论战。值此之际,此书出人意料地畅销,并得到政府和商界高层人士的阅读。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Ha Jiming)表示:“某些企业的高管最近来问我,这一切是否确有其事。”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

中国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顶住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压力,这本书为他们提供了佐证,无论这些佐证多么离谱。

这本书的出版商是国有中信集团的一个下属机构。它表示,该书的销售量已达到20万册,并估计其盗版发行量为40万册。

宋鸿兵是一位信息科技咨询顾问和业余历史学家,他从1994年起移居美国,现居于华盛顿。他表示,他的兴趣源于揭露1997年亚洲危机内幕的尝试。

一开始,他将自己的发现发表在博客上,之后,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应当联系出版社,推出一个比较翔实的版本。他承认,他对这本书的成功也感到意外。

他在上海的一次新书宣传活动中表示:“我从未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就连高层领导人都会阅读。中国人对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真正的危险。此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设想。”

他表示,最令他震惊的一件事,是他“发现”美联储是一家由私人拥有及运行的银行。他表示:“我根本想不到,央行可以是一家私营机构。”

美联储的确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不同寻常的公私营元素混合体”。虽然它的7位行长都由美国总统任命,但私营银行确实在美联储的12家地区储备银行中持有股份。

但宋鸿兵忽略了政府的作用,并提出,美联储的关键职能最终是由花旗银行(Citibank)等5家私人银行所控制,而这些银行都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对于该书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焦点,以及该书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犹太宗族特性,宋鸿兵小心谨慎地作了辩护。

他表示:“中国人认为,犹太人聪明而富有,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包括我在内,我认为他们真的很聪明,可能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

英国犹太人代表局(Board of Deputies of British Jews)首席执行负责人乔恩•本杰明(Jon Benjamin)表示:“中国人最为欣赏犹太人在知识和商业方面所表现出的智慧,而这并不带有或很少带有同时代文化中的反犹太主义色彩。”但他补充称: “不过,这本书的说法与那些关于犹太人及其影响力的最不足信及过时的谣言如出一辙。而这种说法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得到流传,令人深感忧虑。”

这本书在中国的网络上受到了嘲讽,一些网评称,它夸大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残余的影响力,重复了西方原有的一些阴谋论。

哈继铭认为,这本书受到欢迎的原因是日本经济10多年的停滞和亚洲金融危机。他表示,这些事件给很多中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官员仍对西方有关开放金融系统和浮动汇率的建议抱有深深的怀疑。哈继铭称:“他们认为,这只是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的手法。”

译者/李碧波

Label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