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团圆不等于有家庭观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孙杨
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你过年回家吗?”“你过年出去玩吗?”是中国大城市办公室里春节期间的流行语。前者是针对父母居住在外地的新移民,后者则是针对当地居民的。
事实上,在春节期间,上海、北京、广州之类的大都市显得比平日冷清许多。相当一部分新移民离开这座工作的城市,回家和亲人团聚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当地居民选择阖家外出旅游。但是在这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短期移民潮期间,大部分家庭阖家团圆的现象并不能掩饰平时大城市居民家庭观念缺失的事实。
传统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但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更注重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家庭则在不经意间被疏忽了。
一次和一位美国朋友在上海的餐馆吃晚饭。四十多岁身为全球销售总监的他环顾偌大的餐厅,奇怪地问:“为什么每张桌子上都没有小孩子?”他得到的解释是:小孩子都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呆在一起,晚餐是用来商务应酬或朋友相聚的,小孩子在场不方便。经常到中国出差的他还有另一个诧异:“中国的餐馆都很大,而且在晚上都挤满了人。”
他的诧异让在座的中国人也很诧异。因为长期以来,已经没有人有时间意识到晚饭不和家里人吃而是在外面和朋友和客户吃是一种不常规的行为。甚至会有人不自觉地认为,每天回家吃饭,是一种不太成功的表现。
我的朋友Nadia是500强公司中国区的公关经理,在上海工作,家在北京。因为工作的关系,一两个月可以出差北京一次,顺便回趟家。她每次出差都住在家里,却基本没有和家人交流的机会。Nadia不无遗憾却又无可奈何地说:“出差总是很忙,还要跟朋友聚会。上次回去,临走那天妈妈问我,你就不能在家吃一次饭吗?”。而即使像Nadia这样还是令许多人羡慕的,因为至少她在父母面前出现的频率还不低。
而我采访过的一位500强中国区总裁,一位德国人,在被总部派到中国四个月后,就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中国来。当中这四个月,还是因为要等到孩子放寒假才能转学而耽搁的。之前这段时间,他就在两地不停的飞。在中国工作的日子,他要飞往全国各地,员工基本看不见他。即使这样忙,他还保证每个晚上都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至少在我这个中国人眼里,他比一般的中国人更顾家,并且以此为傲。
与他相比,春节回家团圆的中国人更像是在履行一种生活规律。反正所有的人都在和亲友相聚,那自己也随喜一回吧。
和美国大片中宣扬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家庭”不同,现代的中国人更渴望的是实现自我。或许等到“自我”被开发得差不多了的那天,家庭才又会成为时尚。那时候的春节会让平时为工作拼搏的年轻人,在春节回家时多一种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