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總理陸克文是“亞洲通”
撰文 Andrew Symon. 亞洲時報
2007/11/27, 週二
新加坡---在塑造國際關係時,感知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澳洲當選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就任後在這方面具有一些優勢,特別是在亞洲。
陸克文能流利地說普通話,他也許是古往今來第一位具有這種能力的西方領導人。這位前領導人顯然能贏得北京的興趣和注意。因此,雙方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或在多邊論壇會晤時,這必定會產生外交、安全和貿易談判方面的好處。
去年9月在悉尼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已顯示了這一點。當時作為澳洲主要反對黨工黨在議會的領導人,50歲的陸克文與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一道歡迎到訪的中國主席胡錦濤。陸克文在用英文做一番簡單的介紹後,用國語會談,搶走了霍華德的鏡頭。後來他還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與胡錦濤舉行了30分鐘會談。不久前在競選運動期間,他有幾次接受中國電視臺的漢語採訪。
外在的表現與風格的確重要。陸克文領導的工黨政府雖然不會激進偏離霍華德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但也不會像霍華德政府那樣對美國和布什政府亦步亦趨。
陸克文將通過行動向亞洲國家表示,他的政府將更獨立於華盛頓。他為此而採取的行動將包括從伊拉克撤軍,並簽署有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和遏制氣候變暖的《東京議定書》。澳洲將仍是美國的忠實盟友,但陸克文將會打消在一些亞洲國家的看法,即堪培拉與華盛頓是從屬關係。
與此同時,陸克文反覆證實,根據1951年《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這個大框架,澳美同盟將繼續是澳洲外交和防務政策的基石。美軍將繼續維持在美國衛星防衛系統中的重要通訊中心,而澳洲將舉辦包括美國在內的聯合、多邊軍事演習。上週六晚,在工黨贏得選舉後,陸克文與布什總統通話,並計劃明年初訪問華盛頓。
雖然會更加獨立些,但澳洲將仍是美國忠實的盟友。儘管工黨中的左翼反對與美國結盟,但該黨的政策一直是如此。從伊拉克撤軍只是象徵性的舉動,因為澳洲在伊拉克只有550名作戰士兵,而且陸克文同時還表示,澳洲將會增加對伊拉克的重建援助。但澳洲對《京都議定書》和伊拉克的這些初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亞洲一些國家的政府和公共輿論看來,它們標誌澳洲在地區和國際舞臺上進入一個新時代。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已經邀請陸克文出席12月份聯合國將在峇厘島舉行的有關決定《京都議定書》後續框架的重要會議(注:《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領導人巴達維說,陸克文的計劃將“大大改善澳洲的國際地位”。
與霍華德政府的雙邊外交和緊隨美國的政策不同,工黨政府將會更加重視通過聯合國多邊外交和地區論壇實現澳洲的目標。2003年工黨之所以反對澳洲向伊拉克派兵,是因為美國入侵伊拉克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授權。霍克(Bob Hawke)執政時,工黨支持1990-91期間的第一次海灣戰爭。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工黨支持聯合國授權對支持基地組織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採取行動。
事實上,有跡象顯示,澳洲在從伊拉克撤軍的同時會增加其在阿富汗的兵力。陸克文也許會發現,由於塔利班力量顯著增強,那裏將會有一場長期的戰鬥在等著他。在近幾個月,已有4名澳洲士兵在阿富汗的戰鬥中喪生,澳洲公眾開始強烈關注那裏的形勢。
展望澳美關係,如果民主黨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這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堪培拉中間偏左的工黨溫和政府與華盛頓幾乎肯定會在很多問題上看法相同,如多邊體系的重要性、中東問題、伊拉克問題、《京都議定書》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陸克文將會延續並加強前任霍華德政府過去11年的很多亞洲政策。
霍華德也許在亞洲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特別是在他就任之初,亞洲對他尤其不滿,更多地把他看作是1950年代和1960年代時期那樣的澳洲領導人,更喜歡與英國維持舊式的密切關係。
然而,人們所忽視的是,正是他將澳洲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帶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尤其是擴大了澳洲對中國的礦產、能源和農產品出口,並增加了中國在澳洲的投資。與此同時,定居澳洲的中國移民以及來澳洲留學的中國學生和觀光客也在大幅增長。
2003年10月,在美國總統布什對澳洲議會發表演講一天後,胡錦濤在霍華德的主持下也在澳洲議會發表演講,這是亞洲國家領導人第一次獲此殊榮。在2004年《澳美自由貿易協議》簽署後,澳洲與中國的自由貿易或優惠貿易協議談判也已開始。
霍華德政府對臺灣的政策與美國的也有所不同-儘管它可能對這種分歧的公開化感到遺憾。2004年8月,時任澳洲外長唐納(Alexander Downer)訪問北京期間說,根據《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澳洲沒有義務自動向捲入台海危機的美國提供軍事支持。
這項條約簡短且不具體,唐納這樣解讀並沒有錯。但根據條約,一旦美國捲入台海危機,澳洲仍有義務在外交上與美國保持一致。當時的“影子外長”陸克文則更加謹慎地聲明說,中國使用和平手段處理緊張關係符合澳洲的利益,而澳洲沒有義務去聲明在台海危機中它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對於東南亞國家,在經過起初的被動後,霍華德也盡力加強與有關國家的關係。1999年印尼軍方支持准軍事組織在東帝汶發動暴亂,澳洲作為聯合國軍隊的領頭部隊平息那裏的暴亂,實際上是在軍事上支持東帝汶獨立。此後,澳印關係急轉直下。在那次行動中,盟友美國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華盛頓迫使雅加達“邀請”聯合國向東帝汶派遣部隊,而美國自身並沒有提供維和部隊。
霍華德一直在努力重建與雅加達的關係。作為一個象徵性的舉動,霍華德2004年8月出席了印尼總統尤多約諾的就職儀式,而且他是東盟外唯一這麼做的政府領導人。2006年11月,兩國簽署了一項內容更廣泛的新的安全協議,以取代東帝汶危機期間雅加達拋棄的1995年協議。這是霍華德重建與雅加達的關係的又一重要舉措。
對於作為一個整體的東盟,霍華德同樣取得了真正的外交成就。澳洲正在努力與東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同時在外交和安全方面,儘管國內有人擔心《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受到削弱,澳洲還是簽署了1976年的《東盟友好合作條約》,以便能夠成為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之一。2005年12月,東亞峰會首次吉隆坡舉行,與會國除澳洲外,還有東盟10個成員國、日本、中國、南韓、印度和紐西蘭。
儘管取得了上述外交成就,但在2002年峇厘島爆炸事件後,霍華德為應對國際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以及澳洲內部面臨的潛在威脅而採取的措施,也許損害了澳洲與亞洲的關係。
內部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幽靈在澳洲內部引發了值得警惕的排外情緒。正如包括保守黨前總理弗萊舍(Malcolm Fraser)和工黨前總理基廷(Paul Keating)在內的許多澳洲領導人所警告的那樣,峇厘島爆炸事件加劇了澳洲內部的疑慮、隔閡以及狹隘的民族主義氣氛,嚴重削弱了自1970年代保守黨和工黨都一直推行的文化和種族多元化政策。
此後,澳洲通過了嚴厲的新安全法,重拳出擊拘留來自中東的非法移民,要求移民在獲得澳洲公民身份前必須通過“澳洲知識和價值觀”測試。而且有中東以及非洲背景的澳洲人還遭受了街頭暴力和種族主義騷擾。
所有這些都強化了有時在亞洲人中間仍很強烈的一種觀點,即澳洲仍盛行種族主義。陸克文政府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重新把澳洲塑造成為沒有種族歧視的“公正”國家。這反過來會加強澳洲在地區和國際論壇上的道德資本和“軟權力”。
在這方面,有一點亞洲人是不會注意不到。陸克文的女兒傑茜卡(Jessica)不久前嫁給了華裔澳洲人。週六在布里斯班(Brisbane)慶祝選舉勝利的活動中,這對夫婦與陸克文的其他家庭成員在臺上一起接受拍照。跨種族婚姻在澳洲(以及亞洲、歐洲和北美)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這的確有助於促進陸克文宣佈的目標:進一步將澳洲發展成為開放、寬容和包容的國家。
本文作者Andrew Symon是駐新加坡記者和分析家,曾在澳洲國家議會的參議院工作,並作為部長演講撰稿人,自1992年起一直在東南亞工作。
譯者:晏陽
Labels: Asia, Australia, Kevin Ru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