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Thursday, October 09, 2008
  据称《财经时报》此文犯忌


财经时报公告


尊敬的财经时报读者:


《财经时报》因为今年七月刊发的一篇企业报道被控失实,被上级主管机关认定为违反了“媒体不得异地监督”“新闻采访需履行正规采访手续”“重大、敏感新闻稿件刊登前需与被报道方进一步核实、交换意见”等新闻宣传纪律,导致失当。上级主管机关决定对财经时报实施停刊整顿三个月的处罚。

关于此次报道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并继续向主管机关做出陈述。

虽然我们在短期内无法正常地向广大读者提供服务,但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用更好的工作报答大家。

我们特别要通知我们广大的长年订户,我们保证将以适当的方式予以赔偿。

这次停刊整顿还对我们的广大的广告客户以及合作伙伴造成不便,我们在此保证,我们会按照国家法律以及我们之间的合同妥善处理。

特此公告

财经时报社

2008-9-25

http://www.chinabusinesspost.net/




中国农业银行就财经时报虚假新闻的声明

www.jfdaily.com 2008-09-27 08:05 稿件来源:南方网

  事件回顾:

  我行(中国农业银行)就《财经时报》制造虚假新闻诋毁农行形象、损害农行声誉的恶劣行为发表严正声明的有关背景资料

  经查实,2003年至2004年,农行从来没有向任何机构剥离过不良资产,当时该报做了所谓"独家报道"就是假造行为。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只在2000年接收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从来没有"对价收购"行为。

  7月10日,《财经时报》记者崔帆采写的《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长篇报道稿,在网络上刊发后,总行迅速责成湖南分行会同常德分行,组成专门调查工作组,就该文中涉及的事件及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核实。7月11日,该报在其B2版,全文刊登了这篇报道稿,并配发了崔帆的评论文章《谁该为农行违规买单》。

  经核实,该报道完全是用谎言炮制而成一篇虚假新闻。主要表现在:

  一、捏造事实

  一是捏造不良资产剥离事实和数据。该报道称,该报早在2006年底,就对常德分行2003年至2006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了独家报道, "事隔一年多,正值农行股改全面提速之际,《财经时报》再次独家获悉,今年4月底,有知情人士向农总行举报,农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 46.21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农总行正在对此事件做详细彻查。"

  经查,自2001年以来,常德农行没有向长城公司长沙办事处及其他任何机构剥离不良资产,更不存在其他地市分行向常德分行划转不良资产的问题。到2008年3月末,常德分行贷款总额只有47.7亿元,显然,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纯属该记者捏造。

  二是捏造采访事实。该报道称,"记者致电农行常德分行询问这份巨额不良资产的明细时,该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以涉及经营机密为由拒绝答复","《财经时报》联系到一位因涉嫌违规剥离12亿元不良资产,2007年被农总行开除的原农行常德分行一位副行长,他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农总行行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向《财经时报》透露,......"。

  经核实,常德分行负责人从未接到《财经时报》记者询问电话,常德分行2007年也没有开除过副行长,农行总行办公室也没有任何负责人接到过财经时报的电话。所以,该记者的所谓"采访报道"纯属无稽之谈。

  三是捏造贷款审批权事实。该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虽然是二级分行,但当时农总行并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二级分行行长一年的贷款审批额度有十多个亿"。

  经查,常德分行贷款转授权是湖南省分行,不是总行,因此不存在"当时农总行并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的问题。"据湖南分行报告,常德分行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湖南分行没有向常德分行转授法人客户贷款审批权,常德分行根本没有所谓"十多个亿"的贷款审批额度,行长更没有这个权力。

  四是捏造检查事实。该报道称,"就在4月底农总行接到举报信后,便派出了专项检查小组进驻农行常德分行。......,但农总行迟迟未对常德农行的再次违规开出任何罚单"。

  经查实,常德分行没有再次剥离不良资产的行为,因而不存在"再次违规剥离"的问题,总行也没有收到违规剥离的举报,更没有派出所谓"专项检查小组"。今年4月份,总行驻湖南审计特派办曾到常德分行审计,主要是审计"可疑账务核实及房地产业务",这是我行统一部署的例行审计,与不良资产剥离毫无相干。

  上述报道完全是记者凭空杜撰。

  二、歪曲事实

  一是歪曲总行领导调研事实。该报道称,"农行常德分行的内部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3个月清查工作结束后,便产生了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的结果。这笔不良资产如此庞大,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经查实,农行根本没有向长城长沙办剥离不良资产,因何谈"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罗熹副行长赴湖南调研时,主要是听取该行关于法律尽职调查、自有资产确权等股改前的准备工作进展情况,且罗熹副行长赴湘调研时间是2007年6月初,而不是报道所说的2007年9月以后。

  二是歪曲违规剥离事实。该报道称"早在2006年底,《财经时报》曾对农行常德分行在2003年至2004 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独家报道。当时,农行常德分行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等方式,"炮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所需要的文件,将 12.11亿元的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

  经查实,2003年至2004年,农行从来没有向任何机构剥离过不良资产,当时该报做了所谓"独家报道"就是假造行为。虽然2000年农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对少数债务剥离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农行已经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但该报将当时存在的部分不规范行为,移植到记者虚构的所谓第二次剥离上。

  三是歪曲资产回购事实。该报道称,"《财经时报》在采访过程中还意外获悉,在此次剥离不良资产后,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蹊跷的事情--该行主动回购资产包,......,而长城长沙办收购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成本非常低,损失类的对价是1%、呆滞类对价是30%"。

  经查实,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只在2000年接收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从来没有"对价收购"行为。虽然常德农行曾在2002年至2004年回购过长城公司的部分资产包,但其起因源于长城公司处理不良资产时,部分私营或私人购买者利用剥离贷款资料上的瑕疵,向法院起诉农行。由于多方原因,法院多数判决农行按剥离金额加孽息赔偿社会购买者。常德农行为防止损失扩大,低价回购了长城公司手中的部分资产包。据此,该记者便以"违规回购"之名嫁接于自己虚构的所谓二次剥离上。

  办公室新闻处

  2008年7月15日




财经时报关于中国农业银行(2008)102号函的回复

2008年09月27日

来源:南方网


事件回顾:农行回应常德分行46亿不良资产剥离:纯属造谣

  我报于2008年8月11日收到贵行农银函(2008)102号函件。贵行就我报《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的报道动机以及内容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并在基础之上提出了贵行的要求。
我报现已全部知悉。

  我报十分重视贵行函告的内容,并召集相关报道编辑人员做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我报认为,作为党领导下的主流新闻媒体,财经时报必须正确对待采访对象对于本报编辑工作的意见,采取正确的态度,认真严肃地查明事实真相,辨明是非,认真负责。不回避,不推诿,坚持党的新闻原则和新闻职业伦理道德。

  经过认真详细的回顾和总结,本报编辑部首先要向贵行说明的是,报社以及记者个人没有任何不良动机对贵行进行“典型的凭空杜撰,捏造事实、虚构情节、无中生有”。根据我报掌握的最初采访情况,本次报道的最初线索来源于贵行内部工作人员。记者在核实该报道线索的过程中,一共从贵行各相关部门的四个新闻源上获得了可以大体相互印证的事实。这些采访过程均有采访记录和相关资料佐证。只是依从新闻职业的伦理要求而在公开报道中隐去其具体的姓名和职务而已。

  本报首先须向贵行阐明的立场是,虽然事实细节或许与全部事实有所出入,但报道本身是从正义立场出发,而非恶意做为。因贵行在报道刊出之后函告了相关宣传管理部门,因此,本报已就采访过程向上级主管部门做了说明。

  贵行在函件中表明,就此报道贵行组成了“专门调查组”进行了核实。对于贵行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本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钦佩。我报一致认为,作为新闻媒体应该认真学习贵行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为此本报决定另派其他记者编辑全面复查关于本次报道,(原报道记者崔帆应在复查过程予以回避)本报向贵行保证,如复查结果证明报道系全部错误,本报将以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负之责任。同时,在复查过程中,本报愿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一并送与贵行进行参考。

  贵行在函件中提出三项要求。我报已经全部知悉,并表示高度重视。我们将根据复查情况和结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决定。

  最后,我们感谢贵行善意地对财经时报提出给善意的批评指正,贵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本报的编辑记者队伍是一种榜样。本报希望在正确处理此事的基础之上,与贵行加强沟通与合作,并期待与贵行建立正常和良好的关系。

  财经时报编辑部





据称《财经时报》此文犯忌


因所谓的“媒体不得异地监督”而停刊整顿一家报纸,这种干涉新闻自由的事情,只有我们这儿做得这么理直气壮。

毒奶粉事件尚在发展,政府不仅不感谢媒体监督帮助社会正本清源,重建质量安全体系;反而重回旧路,加重惩罚媒体。

如果只靠石家庄的媒体本地监督,我们能发现三鹿的不法行为吗?

有意思的是,湖南吉首因金融混乱引发的骚乱难以平息,监督湖南常德农行乱像的媒体反而要受惩罚,这就像失火时去关闭消防龙头。


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


2008-7-11 21:41:00  财经时报

在农行拉开8000亿不良资产剥离大幕之际,其二级分行的不良资产剥离隐藏了巨大玄机。农行常德分行所走的剥离——回购路径,潜藏了重大隐患

2008年7月,8000多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而在此时,围绕着农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牵扯出农业银行湖南常德市分行(下称“农行常德分行”)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下称“长城长沙办”)一段尚未尘封的往事。

早在2006年底,《财经时报》曾对农行常德分行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违规剥离不良资产进行独家报道。当时,农行常德分行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等方式,“炮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所需要的文件,将12.11亿元的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

事隔一年多,正值农行股改全面提速之际,《财经时报》再次独家获悉,今年4月底,有知情人士向农总行举报,农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长城长沙办违规剥离46.21亿元的不良资产,目前农总行正在对此事件做详细彻查。

从12亿到46亿,记者了解到,这其中不仅仅是数额的成倍变化,与第一次违规剥离不同的是,最近发生的不良资产剥离背后还隐藏着让人琢磨不透的资产包回购之谜。

46亿不良资产

农行常德分行的内部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该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这笔巨额的不良资产源于农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罗熹对湖南农行的调研。

2007年9月,农总行发起了一次“摸清家底”的彻查工作,这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各省分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以便农行在上市前消化这些历史包袱。

在彻查工作开始后不久,罗熹带队考察了湖南、湖北、河南三家分行。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省份,随罗熹调研的一位农总行官员表示,“这三家分行均是经营比较困难、股改准备工作量较大的分行。”

3个月清查工作结束后,便产生了农行常德分行向长城长沙办剥离46.21亿元不良资产的结果。这笔不良资产如此庞大,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记者致电农行常德分行询问这份巨额不良资产的明细时,该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以涉及经营机密为由拒绝答复。

最终,《财经时报》联系到一位因涉嫌违规剥离12亿元不良资产,2007年被农总行开除的原农行常德分行一位副行长,他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幕。

“据我了解,这次剥离的不良资产是2004年、2005年两个会计年度的不良资产,相比上次多了一个会计年度,自然涉及的金额较大。” 这位原副行长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农行常德分行虽然是二级分行,但当时农总行没有把贷款审批权回收,二级分行行长一年的贷款审批额度有十多个亿,那两年发放的贷款中有部分无法收回,便采用惯用的方式将这部分经营损失以正常的呆账剥离;二是这46.21亿元不良资产并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为达到多剥快剥的目的,这其中有部分不良资产是从湖南的其他二级分行划转过来的。”

46亿元的背后

46.21亿元!一家二级分行一次性剥离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难道就没有引起长城长沙办的注意?

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在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时,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行确认,并对相关的账目进行核查。

长城长沙办政策性资产处置部的一位经办人介绍,“由于账目核查工作量大,办事处工作人员少,往往只能进行书面上的资料审核,只要是余额总数一致就按正常程序剥离,尽管知道这其中有作假的可能性,但由于银行的作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仅凭办事处的账目审核是很难发现问题的,除非是专业部门对账目进行审计。”

据了解,农行常德分行为了将经营损失转作不良资产顺利剥离给长城长沙办,便通过私刻公章、复印公章,并采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伪造国家公文,“炮制”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公司核销剥离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会计事务所等文件,再借划转之机,制造顺利剥离不良资产的假象。

长城长沙办资产经营一部常德组的一名项目经理向《财经时报》透露,根据他多年处置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发现,在处置过程中,银行的造假行为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而且几家分行联手作假也是常有的事,一旦被发现后,银行都会出来自己主动摆平。

回购迷雾

《财经时报》在采访过程中还意外获悉,在此次剥离不良资产后,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蹊跷的事情——该行主动回购资产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自己主动摆平”。

回购资产包,是指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后,资产管理公司通常会将其打包公开拍卖,而在正常拍卖前,银行主动将资产包购买回收。

对此,农行常德分行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自认为符合“逻辑”的解释,“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让国有资产流入到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主的手中。”

但一位曾参与2006年农行常德分行审计的审计署驻武汉特派的工作人员对这种解释表示质疑,“如果真的是不良资产,那就是银行的包袱,被剥离拍卖对银行是件好事,怎么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么,银行回购资产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财经时报》还是在从原农行常德分行的副行长那里了解到了回购资产包的大致脉络。

“资产包回购在此前的不良资产剥离后就发生过,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位原副行长坦言。

实际上,农行常德分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主要由损失类和呆滞类两部分构成。按照农总行的相关政策,在不良资产未剥离前,有两种途径可以处理,一是排队等核销,但所需时间很长;二是要全额计入损失,这样银行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且账面会很难看,只有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是最可行的方法。

“而长城长沙办收购农行常德分行不良资产的成本非常低,损失类的对价是1%、呆滞类对价是30%。例如,一个500万元的损失类资产包,资产管理公司支付5万元的对价就可以取得所有权,随后银行又以高出成本价1至2倍的价格将资产包买回。”

这样倒腾的好处是,资产管理公司不用费劲周折拍卖,便可以很“轻松”地获得翻倍的收益,而农业常德分行将资产包回购后,就掌握了对资产包的处置权,可以不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将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对于有经营能力的企业,银行会向他们继续催收贷款,而确认不能收回的贷款则按呆账进行再次核销。

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

就在4月底农总行接到举报信后,便派出了专项检查小组进驻到农行常德分行。与此同时,农总行还开始对今年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抽查,目前还发现农行连云港(601008行情,爱股,资讯)分行也存在同样的违规问题。

其实,农总行是禁止资产包回购的,早在2002年,总行在对广西分行《关于打包收购已剥离资产的批复》中,就明文禁止“以任何形式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收购已剥离不良资产的协议”。

但时至今日,专项检查小组展开调查已有两个多月,但农总行迟迟未对农行常德分行的再次违规开出任何罚单。

农总行行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向《财经时报》透露,“这次农行常德分行的违规问题不仅是这一家分行的行为,还涉及到湖南另外几家二级分行,牵扯面非常广,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全部调查清楚。另外,参与违规操作的当事人,有些已经离开农行,这也为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而在监管部门看来,农行违规剥离不良资产和回购资产包并非单纯的“个人行为”,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在其背后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去年审计署在对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审计时发现,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剥离的资产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联手造假,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处置资产过程不透明,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问题较多。”银监会银行监管四部的相关负责人分析。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农行即将剥离的8179.73亿元不良资产,或许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最后一块大蛋糕,在这过程中要避免发生违规操作,农行亟需进一步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链接

农行违规金额超500亿

审计署发布了2006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中国农业银行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审计发现,农业银行违规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2006年5月至10月,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对农行湖南省常德分行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问题77个,涉及金额12.11亿元。

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的问题66个,涉及金额10亿元,对56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人、移送银监会2人、开除9人、留用查看4人。

在严肃追究责任的同时,湖南农行抓住典型,举一反三,全面清查隐患。针对审计揭示的常德分行在不良贷款剥离和回购中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该行由监察室牵头,审计、风险资产管理部门配合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作为考核评价业务部门和支行的重要依据。对重大违规问题,该行成立专案小组进行严肃查处。(崔帆)

Label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