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支付系统的几大误区
小额支付系统的开发听说是10年前中国向世界银行贷款做的项目,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国金融结算的电子化,改变目前的业务单一、手续烦琐、效率低下的现状。这个项目正式浮出水面应该是在去年11月份前后,当时人总行下达了一个文件将天津和福建作为小支付系统的首批试运营城市,并分批逐步向全国推广,全部上线的时间定在了今年的6月底。相信各位也从媒体看到了很有关小额支付系统的报道,但是媒体的一些宣传口径有些夸大,有些误区,现一一呈现在此:
误区一:小额支付系统投产后跨行转帐和汇款能实时到帐:
与小额支付系统相对的是大额支付系统,两者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大额系统是实时逐笔清算,而小额系统是通过数据包分批处理。这个区别就早成了贷记业务的实时性的差异,小额支付系统有提出和提回两个动作,所以效率要比大额慢,其实际速度和现在一些同城票交做得比较好的城市的速度相近,但绝对不是实时入帐。
误区二:小额支付系统投产后跨行转帐和汇款能便宜:
虽然媒体也是一直这么宣传的,的确人行是有一个有关小额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仅是针对参与行的。作为中间收入之一的汇划业务,银行完全可以根据中间业务收费的灵活机制指定价格,会舍弃这块肥肉吗?其实小额支付最终的好处还是在于银行降低运营成本,如果你到柜台去做跨行汇划交易的话,柜台根本不会去和你提什么小额的。所以不要以为这个会便宜。
误区三:小额支付系统投产后跨行可以实现定期扣缴公共事业收费:
的确小额支付是有这样的定期借记的功能,但是目前没有开发完成。先期人行只投产了非常少的几个功能。另外我们不得不去关注一下银联,银联在与人行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银联在几年前就已经尝试定期扣缴公共事业收费,可人行的小额支付一出现,势必会给银联的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这里面如何去协调利益的分配就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了。
误区四:小额支付系统全国已经都支持受理业务了:
其实根据一个调查显示,真正能够受理和愿意受理小额支付系统的业务少之又少,地方保护主义是小额推广的巨大障碍。各地的同城票交还在或多或少的用着,因为只要有支票业务,同城票交就不能停,银行就还是可以借着这个去用。想想小额项目上马时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多城市自己已经做出了非常成熟的金融交易清算平台(如:深穗票交),为了这些平台的建设,当地人行和包括四大在内的各行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谁会甘心扔掉自己的专利而花钱去买别人的同类产品,因此各行的抵制情绪,包括一些地区的人行的抵触也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对于这样的东西大家不要去相信媒体,媒体是最不可信的了,他们缺乏专业性和对问题的思考. 这个业务,对银行降低内部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作用远远要大于持卡人真正受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