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邱立本﹕文化航母的最後勝利
2007年12月2日

亞洲周刊/中國要打造新的文化航母﹐超越“去中國化”逆流﹐也沖破“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惡浪。

航空母艦是一個權力符號。它是二十世紀海軍工藝的高峰與標志﹐改變了傳統海陸空三大軍種各自作戰的形態﹐凝聚三軍協同作戰的特色﹐讓航母成為一座流動的城堡﹐發揮戰爭奇襲的威力。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為何還沒有航母﹖這也成為不少中國人心中隱隱作痛之處﹐認為在海洋爭霸戰中失去優勢﹐也失去國際的權力符號。

很多國際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其實早已具備制造航母的能力﹐但卻一直沒有像當年日本帝國海軍那樣﹐投入“航母競賽”的熱潮中﹐因為成也航母﹐敗也航母。巨大的流動堡壘﹐也會成為巨大的戰靶。日本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率先研制航母﹐最後成為一九四一年偷襲珍珠港成功的秘密武器﹐但也埋下日本在中途島大戰中慘敗的伏筆。

因而在核子及衛星時代﹐中國的建軍方向似乎是發展核子潛艇及殺手衛星等“上天下海”的打擊力量﹐避免在航母爭霸戰中陷于“後來而不居上”的尷尬地位。

但中國最尷尬的其實是軟實力的爭霸戰﹐尤其在臺灣問題上。因為任何最先進﹑最龐然大物的航母﹐都比不上在文化海洋中的航母﹐可以成為全球華人心中的流動堡壘﹐既捍衛中華文化﹐又可以與普世價值接軌﹐贏得臺灣的民心﹐也可以贏得兩岸的和平統一。

這可能比現實的軍備競賽更困難﹐但一念之差﹐也可能會更容易﹐因為在“文化航母”的建設中﹐中國擁有前所未有的資源和機緣──一個快速增長與成熟的全球華人社會。當中國的經濟力與社會力與全球化的浪潮結合時﹐也與茁壯強大的各地華人結合。

臺商﹑港商及東南亞華商在中國大陸的貢獻﹐不僅提升了GDP﹐也改變了生活方式﹐而全球華人社會的創造力﹐都匯聚在中國的軟實力建設中﹐從金庸到龍應臺﹐ 從李敖到羅大佑﹐從鄧麗君到李安﹐他們的創意﹐都深印在神州大地民眾的心裡。在中國的心靈戰爭中﹐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在改革的最前線﹐提供精神的彈藥﹐去攻破那些過去認為牢不可破的堡壘。

對臺灣同胞來說﹐如果中國大陸的軟實力勝過了硬權力﹔如果中國大陸的自由﹑民主建設及法治能和今日的香港看齊﹐那麼兩岸的統一就可以水到渠成﹐臺獨的論述與實踐就會化解于無形﹔兩岸的軍備競賽也可以隨風而逝。

也就是說﹐文化的航母﹐最終必然擊敗軍事的航母﹔思想的武器﹐也最終可以鎮住物質的武器。

這也是中國在文化海洋中千帆並舉的時刻。它不僅是靠政治權力來建造一艘文化航母﹐而是依靠民間力量和全球華人社會打造更多的流動堡壘﹐超越“去中國化”的逆流﹐也沖破“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惡浪﹐航向中華民族的理想彼岸。■

Labels: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