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Monday, January 07, 2008
  香港深圳一体化 两种制度如何对接
南方周末 2007-12-20 09:53:15

  □本报记者 林志文 发自香港


  构建港深大都会,不仅仅是两个城市的密切联动,还是两种制度的对接与融合。“一国两制”的框架会因此改变吗?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两地渐趋渐近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怎样的融合与碰撞?  
  
  本周一开始,深圳市长许宗衡开始了他的香港之行,之前,深圳市府曾有消息称,他在香港将签定一系列加强深港合作的协议。

  媒体一般认为,相关协议和安排将进一步推进深港一体化进程。

  广义的深港一体化,将涉及制度的对接与融合,两种不同制度如何共处?还要包括如何将深港两地民众的心连在一起,这是“一国两制”遇到的新问题。

  深圳和香港是否已经做好了体制准备和心理准备?

  
  《色,戒》引发的话题
  
  电影发烧友林先生,专程到香港看《色,戒》原版。

  类似影迷不在少数,据悉,该片的香港票房有1/3由内地居民创造,其中尤以深圳影迷贡献最多。

  去香港看电影,搁在10年前,不啻于痴人说梦。如今,一切都日渐便利化。这趟“色戒”之旅,林先生的花费是:20元签证费、30元交通费、以及70元的电影票,“钱不算多,但签证要等15天,过关排长队,折腾了一点”。

  也许在未来,林先生的行程还可以更便捷。比如,以他深圳居民的身份,他可以更自由出入香港;当深港铁路网完全接轨,他乘车不必多费周折。

  这些只是港深两地关于共建“港深大都会”一揽子设想中的一部分,更大的蓝图是:3000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4000万人次的机场吞吐量,4000万标箱的港口吞吐量,等等。

  11月22日,刚完成草案编订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首次从政府角度提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在港深合作的历史上,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短短几月,港深政府频送秋波,互动之频密前所未有。

  2月,特首曾荫权在竞选连任时表明,他为香港设计的一个方向是“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

  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诚恳告诫市民:“我们要用整个国家的视野去看香港,从这个高度去看香港,我们才会看得见未来。”

  在深圳,十几年来,所有如何加强深港合作的框架、理论、建议,都曾先后出现过。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秘书长李罗力说:“深圳的方向应是外向型的。一是在改革开放方面继续创造一些新模式新经验,二是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外向型特区。两者的出路都是向香港靠拢。”

  
  谁会得利 谁在担忧
  
  但在两地民众心中,关心的是未来“港深大都会”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影响。

  “自由行”开放后,内地居民赴港比过去更容易。但一上罗湖桥,等候过关的长蛇队还是让人感到不对等。因此,很多像林先生一样的深圳市民期盼两边可以逐渐平等对视。

  另一面,深圳人的期许却并不为一些香港居民欢迎。香港货柜车司机杰仔的担心是:口子一开,香港房价会下滑、工资会下降、“黑工”会增多、犯罪也会增加。

  杰仔的想法的确代表了不少港人。一名香港警察透露,香港的犯罪统计中,内地人出现的频率引人注意。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港人赞成港深共建大都会,近七成受访者反对放宽深圳户籍居民进出香港。

  而在杰仔的老板、香港某物流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先生看来,“香港与深圳间,任何更紧密的关系都值得欢迎”。杨从事的是跨境运输业,通关效率对其生意的影响重大,“当然是越快越好”。

  《亚洲周刊》主编邱立本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认为,此前,特别是港英培养出来的一些精英,总是担心内地太大,太乱,香港太小,太干净,不愿意和内地人搅到一起,消极地对待深圳伸过来的橄榄枝。

  “曾荫权担任特首后在这方面要好一些,港府官员开始蛮积极地向内地靠拢。但我个人感觉,有些内地官员反而没以前那么积极了。”

  深圳人其实也有疑虑:香港人会不会把房价带得更高?会不会弄得蔬菜跟香港一样贵?

  令港人担心的情景也许还远,但杨先生的愿望看来不难达到。在港深合作几十年的历史中,通关效率的提升是最卓有成效的。根据港深未来合作计划,跨境工程建设依然首当其冲。虽然新开通的深圳湾、福田口岸目前远未饱和,但新的深港口岸又在酝酿中了。

  
  冲撞 融合 借鉴
  
  分处深圳河的两岸,城市的融合背后可能就有制度的冲撞,构建“港深大都会”还会引起两个城市经营理念、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甚至两个不同制度的互相影响。

  一些大胆试验已经进行。

  2007年7月1日,在胡锦涛的主持下,深圳湾口岸开通,酝酿多年的“一地两检”模式首次在这里实施,香港的口岸查验场地和设施设在了位于深圳一侧的口岸大楼里。从此,同一幢楼内,两套人马、两种制度共存,此举意味着香港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管辖权首次在中央授权下有限度地延伸至内地。

  此前的2006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允许香港以“租用形式”,即特区政府向深圳租用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土地,使用期初定50年,到期后可协商续期。最关键的一点是:香港法律适用该区域,港方执法人员可以从2007年7月1日起在此处的港方口岸区执法。

  尽管“一地两检”模式是否会被推广目前不得而知,但它无疑是深港合作的独特成果,是“一国两制”下的新突破。

  相比制度之间可能出现的冲撞,相关内地研究人员更留意的是如何向香港借鉴。

  二十多年来,深圳创造的两百多项全国改革之最,包括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国民待遇、社会保障等等,许多政策中都能或多或少有香港的影子。

  有观点认为,随着“深港大都会”构想的提出,深港全面实现“无缝对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更有建议提出,“下一步可以做的,是两地政府官员的交换”。

  香港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在文章中说:“如果下一任的特区首长曾在深圳‘挂职’过一两年,或者未来的深圳市长也有香港政府的工作经验,那不是很好吗?”

  
  难在哪里
  
  距离“港深大都会”的愿景,自然还有更多的路,也不可避免遇到更多的困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主要的困难在两大方面:一是要避免给外界留下冲击“一国两制”内涵的印象和口实;二是如何争取中央及广东的支持。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深港合作还必须在粤港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不管是深港、穗港、莞港合作,都是粤港合作大框架下两个城市间的合作,广东一般是从粤港合作的全局出发通盘考虑。

  有关各方对此问题的敏感及小心表明:构建“港深大都会”将会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

  对此,港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表示,港深两地政府正朝着“先易后难”方向合作。据了解,较易项目包括硬件建设、方便出入境、交通运输等;较难问题包括两地的政治制度、做事方式差异等。

“西部通道”为港深合作提供便利 王小可/图

Label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