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Sunday, May 24, 2009
  38軍軍長徐勤先抗命內情 .江迅
江迅
亞洲週刊二十三卷二十一期 (2009-05-31)

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將軍在六四戒嚴中,因反對開槍鎮壓,被撤銷軍長職務,並被軍事法庭判監五年;出獄後住在石家莊,與中共元老李銳會面,吐露當年抗命心聲。最近兩本有關六四軍方角色的新書也揭開不少秘聞,從部隊內部記錄六四真相。


所謂「六四真相」,最重要的或許就是開槍的真相,動用全副武裝的軍隊,槍殺和平請願的學生和民眾,或許是最核心的真相。八九年「六四」前後,北京實施戒嚴,第三十八集團軍是首批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的部隊,也是第一主力部隊,更令人關注的是,第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因抗命開槍而被當局撤職、逮捕、判刑。這一「六四事件」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卻無法獲得具體證實。至今,中國官方公開文字對他沒有任何提及,只是在內部發行的《鋼鐵的部隊: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軍史》中,僅有十八字簡要磘述:「原軍長徐勤先違抗軍令,拒不執行戒嚴任務」。不過,亞洲週刊獲悉,徐勤先被當局關押五年釋放後,被迫離開京城,隱居河北石家莊。友人書贈他的一副對聯,也得以躲過當局審查而在公開出版物中發表。

徐勤先的好友、九十二歲的李銳,曾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兼毛澤東秘書、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在一次與友人談話時說:「鄧小平在政治上揹了兩個包袱,一個是八九年『六四』,一個是三峽工程。」八九年六月四日前的那些天,李銳沒有上街,但「六四」晚上,家在木樨地復興門外大街的李銳夫婦,站在陽台上一個通宵,看著大街上發生的事。翌日早上,李銳去軍事博物館前面的大街那裏看了。他說,八十輛裝甲車是部隊自己放火燒的,被服裏丟了很多步槍,部隊戰士不幹了。他如此評價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少將:他是解放軍中一個難得的將才。他反對六四鎮壓。正式命令下達,有了可以「開槍」的許可。但人民軍隊怎麼能向人民開槍呢?作為一個將軍,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知道可能帶來的後果。結果,徐勤先被關押五年。

徐勤先釋放後不久,便去李銳家暢談。出獄後,徐勤先不能在北京居住,去了石家莊,徐勤先七十歲生日時邀請李銳去石家莊相聚,李銳送了一幅手書對聯給「勤先同志」:傲骨虛心真力量,熱腸冷眼大慈悲。這對聯被收入兩年前浙江出版的一部李銳詩詞對聯選集,出版前新聞出版總署審查了此書稿,同意出版才開機印,審查人員「看不懂」,沒明白詩詞裏「勤先同志」的奧秘,這讓李銳樂了好一陣。

零九年「六四」二十週年前夕,在香港「六四」出版潮中,要了解戒嚴部隊,吳仁華的新著《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書。這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完整記述八九年執行北京戒嚴任務的解放軍部隊情況的專著。

當年,民間對徐勤先抗命事件津津樂道,更一度誤傳他是解放軍十大將之一徐海東兒子。吳仁華在新書中說,「在軍事法庭審訊期間,徐勤先用平和婉轉的語氣告訴審訊人員:『人民軍隊從來沒有鎮壓人民的歷史,我絕對不能玷污這個歷史』」,「他拒不認罪,也沒有推卸責任,鐵錚錚扔下一句話:『不是歷史的功臣,就是歷史的罪人!』」。

對徐勤先抗命事件的詳細經過,書中描述了民間三個版本。版本之一是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現任解放軍空軍副政委劉亞洲中將,早年在海南省某空軍基地對軍官作的一次內部報告。版本之二是明鏡出版社八年前出版的《中國「六四」真相》一書中提到的徐勤先抗命事件。版本之三是知情者提供的,吳仁華分析認為,最後這一版本比較可靠——

戒嚴前徐的確因病住院

八九年三月,徐和新兵一起作投擲手榴彈訓練,不慎大腿骨折,住進北京朝陽區的北京軍區總醫院。住院四十多天期間,從媒體看到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的學生情況,便熱淚盈眶。一位接近徐的人說:「徐軍長那些天變得沉默寡言了。」五月中旬的一天,徐突然被召去北京軍區司令部,司令員周衣冰和政委劉振華傳達中央軍委命令,指令第三十八集團軍火速開赴北京,執行戒嚴任務,制止動亂。

書中說,徐當場沒有表示抗命,架著拐杖回河北省保定市召集會議,宣布軍委命令,展開戰前動員,作兵力部署,安排部隊進京日程和路線。一切就緒,他給北京軍區司令部打電話,說自己因傷不能帶兵進京。周衣冰說他是故意違抗軍委命令。徐回答說,不管上面給他定什麼罪名,他都絕不親自掛帥出征。掛完電話,徐以請病假為由離開部隊,回到北京軍區總醫院。北京軍區速將徐勤先抗命之事上報中央軍委,楊尚昆獲悉後震怒,簽發了一道中央軍委命令:立即解除徐勤先的軍長職務,並將他押送軍事法庭審判。有關人員來到醫院,先出示楊尚昆簽發的命令,而後問徐:「你還有什麼意見嗎?」徐平靜回答:「我早就想好了,做好了思想準備。我是軍人,沒有服從命令,理該如此處理。你們執行命令吧。至於學生運動,我有我的看法,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書中說,第三十八集團軍在解放軍中屬於第一王牌軍,也是第一個機械化裝備的集團軍,該集團軍步兵一一二師、一一三師、一一四師名聞天下,「在六四血腥鎮壓事件中,該集團軍擔負挺進天安門廣場最主要路線,即西長安街的突擊任務,最先向民眾開槍,殺人最多」,「第三十八集團軍執行鎮壓任務十分賣力,立下頭功,大批部隊和官兵因此立功受獎,就數量而言,在解放軍戒嚴部隊中名列前茅,其中,有八名官兵被中央軍委授予『共和國衛士』榮譽稱號」。

《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將當年所有參與戒嚴行動的部隊一一詳細披露,包括進京路線、方式、指揮官、過程,在實施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的任務和執行情況等。作者吳仁華,生於五六年浙江溫州,七七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獲碩士學位,八六年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他積極參與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組織四月十七日首次遊行,任新華門絕食請願區負責人,六月三日,組織特別糾察隊赴天安門廣場維護秩序。九零年以跳海游泳和乘坐漁船方式抵達香港,後流亡美國,現任《新聞自由導報》總編輯。在入讀北京大學之前,他是公安邊防部隊軍人。他說:「搜集資料難,又涉及軍隊,顯得特別敏感。軍隊的資訊被列為國家機密,每支部隊除了番號,團級以上單位還有代號,部隊隊外只能使用代號,連番號都屬於機密。」經曠日持久的努力,他基本破解了有關戒嚴部隊的資料。

此書披露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戒嚴部隊各級指揮官進爵的名單,首次公布了一份參與戒嚴行動的官兵名錄,包括部隊番號、職務、軍銜,人數已逾二千。吳仁華說,他們「即使不是六四血腥事件的責任者,也是六四見證人,他們有責任、有義務說清楚他們當年做了什麼,見到了什麼」。

在這一波出版大潮中,由明鏡出版社剛推出的蔡錚的《一個解放軍的一九八九:戒嚴部隊怎樣對待軍中反叛者》,無疑是《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的姐妹篇。現居美國的蔡錚,五六年生於中國將軍縣湖北紅安縣,八一至八四年入讀湖北黃岡師範學院英語專業,八五年參軍,服役於北京空軍,八九年六月五日在天安門廣場附近被捕,九一年入讀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九六年入讀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攻讀社會學博士。他在此書描述了自己在「六四」事件中特殊的經歷,被戒嚴部隊抓捕後,他在恐怖中面臨死亡威脅,而後被關押在北京一看守所,最終被部隊遣返回鄉,他在老家始終掙扎,以圖改變命運。他說:「我一直害怕去觸碰那段經歷,終於一次次鼓足勇氣把它寫完。」早在二零零零年,他在芝加哥一家信用卡公司任職時,就挑燈夜戰一年,用英語寫下此書《To Prove Being Alive》(《證明活著》),卻始終沒有美國主流出版社願意出版,書稿一擱八年,零九年初才翻譯成中文,改為現書名出版。■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