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闲评
Sunday, October 15, 2006
  FTA争夺东南亚
《财经》杂志 2006.10.15 10:29

目前谈判正面对服务和投资这两块“硬骨头”

  10月下旬,广西南宁势必成为亚洲瞩目的焦点,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这里举行。这将是一次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经过多年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定于2005年7月启动。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高达1303亿美元;更恰逢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无论在经贸合作还是政治互信上,中国和东盟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悉,目前已有4000多个展位被预定;届时,东盟十国代表也将悉数出席。
  10月1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披露,近年来,随着多哈谈判停滞不前,东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自由贸易(FTA)谈判的争夺对象。尽管同样服务于贸易自由化,但 FTA与WTO的多边贸易协定相比,依然具有歧视性和排外性的缺点。很长时间内,许多国家并不重视FTA,尤其是东亚。2000年时,中国、日本、韩国是少数没有签订任何FTA的国家。
  转折出现在2000年11月,中国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会把给东盟的投资抢过来,会把大量的出口产品倾销到东盟去。”原外经贸部副部长、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对《财经》回忆说,中国的目的就是消除东盟的担心;“中国要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和东盟加强经贸合作,使得东盟能够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也回忆称,当时,朱镕基总理曾经问中国官员: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有多少?回答是400亿美元。于是,朱镕基说:“我们开放市场,即使让他们全部进来,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嘛。”
  2002年11月,就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中国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很快,其他大国也加入博弈。时至今日,以东南亚为重心的“FTA游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参与者包括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等。此外,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双边FTA,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
  “大家也问:东南亚有这么重要吗?”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将中国引发的一系列FTA谈判,称为“竞争性合作”。他说:“由于FTA本身具有排斥性,大家都怕吃亏,这样东盟就变成香饽饽了。”
  在这场“FTA竞赛”中,中国不仅拔得头筹,也创造了多个第一:2000年第一个提出和东盟谈判自由贸易区,2004年第一个与东盟整体签订货物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第一个启动货物贸易协定,也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3年)的域外大国。
  但中国与东盟的谈判现已进入“深水区”,谈判不得不面对服务和投资这两块“硬骨头”。“原计划应该是2005年就能够签约,现在拖到2006年,今年估计也够呛。”一位参与谈判的中方人士说。
  多位参与谈判的中方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服务领域,主要还是一些敏感地区、弱势部门没有信心向对方开放,比如金融、旅游、保险、电信等;在投资领域,东盟要求获得国民待遇。目前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外资比内资企业更加优惠,但在市场准入方面,比如投资产业范围、持股比例、资本金、贷款、注册程序等,对外资则限制更多;如果同意给予国民待遇,则意味着需要修改本国法律、法规。
  比如能源。鉴于东南亚油气资源丰富,一些国内专家建议,中国和东盟自贸区谈判应考虑能源需求,在东南亚获得更多的油气开采权。“这要求我们也对等开放,但是国家发改委每年都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给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一位参与谈判的官员说,“尤其中国的能源包括矿产、油田等,是限制外资的。”
  “每个部门都要保住自己的利益,这是很自然的。”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说:“所以,很多问题最终需要国务院领导拍板。” ■

  (全文详见10月16日出版的2006年第21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FTA 争夺东南亚”)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ARCHIVES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January 2007 / February 2007 / March 2007 / April 2007 / May 2007 / June 2007 / July 2007 / August 2007 / September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May 2008 / June 2008 / July 2008 / August 2008 / Sept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November 2008 / December 2008 / January 2009 / February 2009 / March 2009 / April 2009 / May 2009 / June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September 2009 / October 2009 / November 2009 /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 April 2010 / August 2010 / Octo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February 2011 / March 2011 / April 2011 / June 2011 /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December 2011 / January 2012 / February 2012 / July 2012 / December 2012 /


Powered by Blogger